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新闻时评

必须放弃“蒙混过关”的念头,舍弃“弄虚作假”的伎俩,不仅要转变迎检的作风,更要转变工作作风。

迎检也该进入新常态

  王旭东

  日前,哈尔滨西客站站前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微信公号发了一则通知,将前来检查工作的13人团队照片附上了编号,要求执法队员一旦发现,第一时间汇报。对此,该局负责人表示,信息系内部转发,且真实性不能确认,正在追查被公开的原因。

  玩微信把“内部通知”曝光,将惯用的迎检“小秘密”公布于众,估计现在后悔莫及。无论是不小心曝光,还是仍为秘密,这种迎检的伎俩或是“存在即合理”。更严格地讲,是先有检查,后有迎检;有什么样的检查,就会有与之匹配的迎检。也许,像如此“盯人+汇报”式迎检,并非“哈西执法局”的专利,如果检查与迎检沦为“猫鼠游戏”,甚至很清楚被检查单位会用“迎检”来对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检查就失去了固有的功能与效用。

  “迎检”是一个专用名词,本应该没有多少贬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弄出了很多生动的“歧义”。除了类似于盯梢外,各地“创卫”过程中的捡烟头、打苍蝇、学盯梢、关店门等为了迎检;“正面回答”、“酷似领导”、“注意礼貌”、“临时校规”等关键词构成文明学校评估的“迎检战略”……刻意的迎检,脱不了“做贼心虚”。而一旦有些检查“酷似”盲人摸象,就会被“虚假繁荣”所蒙蔽,就会让“迎检”达到目的。

  检查进入“新常态”。如今,检查动真格、查实情,还原了检查的本来尊严与固有收效。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而各级检查也都是动真格,无论是明察,还是暗访,或起到摸清情况的目的,或起到有效监督的效果,或发挥出强大的威慑力量。检查新常态,既体现出作风的切实转变,又鞭策着作风永远在建设的路上。新常态的检查是一种“正本”,让检查成为推动工作、促进工作与兑现工作的有效手段。

  适应检查新常态,迎检必须拿出实功夫。该执法局还沉迷于惯用的迎检,显然是打错算盘,把自己弄得尴尬与被动。必须彻底改变迎检的方式与方法,放弃“蒙混过关”的念头,舍弃“弄虚作假”的伎俩,不仅要转变迎检的作风,更要转变工作作风。只有把各项工作做实,才能“不惧”检查,才能坦荡面对检查,也才能在迎检与接受检查过程中,借助检查找到自己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及时解决与弥补。


浙江日报 新闻时评 00003 迎检也该进入新常态 2015-01-07 3750260 2 2015年01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