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经济·大事件

中国-东盟自贸区明年升级

参与新丝路,浙江迎良机

  记者 林上军 通讯员 汪超群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暨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推介会”日前在舟山举行,记者采访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国首席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许宁宁说,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海洋经济强省,希望有更多的浙江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参与到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系列活动,尽快制订对接合作计划,扩大浙江在东盟区域的影响力,创新与东盟各国的合作方式,成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角色。

  中国与东盟自2002年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8倍,东盟十国的人均GDP增长了2倍多,中国连续5年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已成为中国第3大贸易伙伴。东盟自贸区90%的产品已实施零关税。目前,双方正努力争取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尽快完成,预计明年底可签署协议。

  许宁宁介绍,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经历了“黄金十年”,正步入起点更高、内涵更广、合作更深的“钻石十年”,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如果浙江有企业错过了5年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时带来的市场机遇,那么在这次升级版建设中要赶紧进入角色,抓住合作机遇。”许宁宁说,东盟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大的国际市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站就是东盟,浙江企业应抢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蕴含的新商机,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行业对接,开发东盟市场,借势造势取利。

  在谈到具体操作时,他认为,舟山与东盟建立支柱产业、优质产业合作对接机制,并争取将相应的对接机构落户浙江。如成立中国—东盟船舶行业、港口物流行业、水产加工业的合作委员会等,探讨双方合作事宜,优势互补。同时要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浙江在东盟各国的知名度。浙江那些与东盟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也可开展与东盟国家对口行业协会的对接,交流商务信息,协助企业抓住商机。目前,国家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快中国—东盟投资合作中,正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专项贷款、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企业可以充分借力、按需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双方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经贸合作,商机纷呈。”许宁宁建议,浙江在“海洋合作年”中发挥优势,将创新与务实合作相结合,营造合作新亮点。比如,推进宁波—舟山港与马来西亚第一大港巴生港的互利友好合作,借助其建设东南亚最大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及拥有500多条国际航线的优势资源,促进浙江与东盟贸易、投资合作新发展。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交通、电力等,对建材、五金等需求大,而东盟至今没有一个国家建有建材商贸城。许宁宁告诉记者,海洋合作年系列活动的计划他们正在制订、充实之中,这些内容将列入明年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主席声明,他希望能有浙江方面的活动介入其中。

  就如何进一步拓展浙江企业发展与东盟的贸易关系,记者还采访了对此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的浙江海洋学院教授唐洪森。他认为,近些年我省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对东盟市场的重视度有所欠缺、宣传不给力、双边缺少互动、对相关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等都成为东盟市场开拓的瓶颈制约。他建议我省民企能抱团开发东盟市场,而政府则应在解决资金协调、相关政策、人员往来便利、信息资源共享、投资所在国的中国使领馆联络等关键问题方面下功夫。


浙江日报 经济·大事件 00011 参与新丝路,浙江迎良机 2014-12-29 3740186 2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