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前程

教改促对口就业

  王鸳珍 王立军 邵 静

  由于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实践创新体系单一,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存在“工程理念缺失、工程能力缺乏”,这样的双缺现象在高校并不鲜见。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程化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改项目,针对“双缺”现象对症下药。通过教改,学院以产学研紧密合作方式将学生的实践教学融合于企业工程实际之中,毕业设计题目100%来源于生产实际,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 91%,比前三年提高了16%。

  2014年1月,浙江海洋学院——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它是舟山市首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及制造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7个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提供场地、经费和人员保障,同时也为该校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及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技术平台。

  据该教改项目负责人、科研处处长谢永和教授介绍,筑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立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是该教改项目的最直接成果。学院以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联合江海通达新船型研发中心、船舶工程研究所、海洋工程研究所、渔船节能研究所成立了研发能力科研训练基地。先后与扬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船舶骨干企业建设了产学研结合紧密的科教创新基地,并围绕科教创新基地,建立了校企协同创新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以省船舶工程重点实验室为主体,围绕船舶拖曳水池、船舶设计与建造实验室全力打造了培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工程实践基地。

  学院从2007年起开办了由学生主办的船建论坛,激发学生的科技开发热情。在2014年暑期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中,浙江海洋学院获特等奖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成为大赛的最大赢家。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个多专业、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为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学院建立了“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校外设计—毕业设计”四年衔接的以培养工程创新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经过拓展,基础性与专业性实验由原来的24项增加至32项,专业课程设计由原来的4门增加至6门,实现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题目100%来源于生产实际。这样的课程设计,专业的特色与优势得到凸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现已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优势专业和省级重点专业。

  学院2013届毕业生卫林超,是该教改成果的得益者。学院主导科技开发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激发了卫林超浓厚的专业兴趣,他毕业后创立的舟山锡利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源于他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的一等奖获奖项目。目前公司经营无人飞行器、水下机器人、海洋机械与电子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已实现年销售额200万以上。


浙江日报 前程 00012 教改促对口就业 2014-12-29 3736160 2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