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望乡

守望棠云造纸

  浩如烟海的典籍,成为数千年华夏文明的见证。典籍孤本在与时间的较量中,虫蛀风化,日渐泛黄残破。修复历史典籍,可又找不到相应的用纸,这一难题困扰着包括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国内众多图书馆和博物馆。直到他们遇到袁恒通——一位奉化山里的造纸人。“博物馆的专家说,我造出来的纸,可以保存一千年。”袁恒通凭一张纸闯进了历史。

守望棠云造纸

  本报记者 应磊

  市委报道组 黄成峰 吴培维

  通讯员 张忻然

  一张纸的重量

  纸,文明的载体,历史和当下发生关系的纽带,以其之轻承载历史之重。

  从奉化市区出发,驶过青山翠竹掩映的乡间公路,来到棠云村。步行过廊桥来到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旁,也便到了袁恒通的家。他的家和作坊连在一起,捣浆的石臼里戳着碗口粗的木槌,斑驳老旧;滤池、捣浆桶、抄纸槽分列着。袁恒通的手工纸就是在这简陋的环境里一张张制造出来的。

  袁家作坊,分成三个区域,右侧房间用来打纸浆,左侧是带火墙的烘纸房,院落外侧则是抄纸棚。外人眼里,抄纸是纸浆转化为纸张的最为神奇的一个步骤。

  在抄纸槽边工作的是老袁的女婿,一撩、一提、一掀,纸便如魔术般显现出来。这些纸,还需被榨干、烘烤,才能走进博物馆古籍修复处。一天工作12小时,最多能抄1000张纸,这是一项纯粹的体力劳动。“抄时要掌握轻重,力度适中,厚薄均匀。抄多了纸就厚了,抄少了纸就薄了。”厚薄全掌握在双手中,对于79岁的老袁来说,这样的强度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从17岁至今,老袁从未离开造纸。“我的纸好,100张才8两,薄又韧,写字舒服。”如今,他的纸走进国家图书馆,与中国的历史紧密连在一起,这是他的荣光。

  老袁是老了,却丢不掉造纸。在老袁心里,棠云造纸已经不是一门糊口的营生,更是保存在岁月中的生活和记忆。在造纸陷入即将断代的窘境时,他的女儿、女婿接过了袁恒通的梦想。

  老手艺的温度

  从一棵竹子到一张棠云纸,需要经历72道工序:原料堆沤,装进粗布袋挤干,再捣踏、漂白、打浆、过滤、抄纸、压榨、晒纸……这个过程通常需4个月时间。

  5月底、6月初,江南温润,山上的苦竹已经生长了一个月,笋壳刚刚剥落,叶子还没长出,不软不硬纤维多,是造纸的最佳原料。趁着这半个月光景,老袁要储备数万斤的竹子。

  新竹要用石灰粉在沤池中泡两个月,使其完全腐烂,之后上锅煮一天一夜,熟透后再装回缸,在太阳底下晒,等待自然发酵。数十年与竹子打交道,造纸已经融入老袁的生命,老袁的每个手指都发黄并干裂。

  除了上好的苦竹、桑树皮、棉麻等必不可少的原料外,老袁还创造性地添加野生猕猴桃藤、冷饭包藤、豆腐渣树叶等辅料,这个独特配方没有文字记载,全凭老袁自己摸索。

  老袁说,造纸用的原料一定要新鲜,否则便会失去药性。野生猕猴桃藤,近处的山林里已很难觅到,一定要到深山里去找。蜂蛰蛇咬,几乎每年都要遇到几次。幸好,老袁野外经验丰富,了解排毒的方法。

  抄好的纸要拿到烘箱里去烘干。老袁口中的烘箱,其实就是能加热保暖的小土房,刚抄出的纸要糊到火墙上烤干。夏天里面简直就是蒸笼。谈起抄纸和烘纸,老袁概括为:“六个月大,六个月小。”他说,夏天抄纸舒服,冬天烘纸舒服。夏季天热,在阴凉下与水打交道,总是爽快些;冬季天寒,钻进烘箱里,暖呼呼,活儿当然好干。反过来,也有一半的时间是活受罪。

  造古纸,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老手艺。得知老袁会古法造纸,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刊主编罗南熙专门前来参观。老袁至今清楚记得罗南熙的感慨:“这里的工艺非常传统,用植物原料生产,这么古朴的方式很难见到了,我看完简直不想走了。”

  守望者的姿态

  时光流转,世事变迁。如今,整个棠云只有袁恒通一家还在造纸,成了棠云造纸最后的守望者。

  袁恒通的老伴说,刚嫁到棠云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造纸作坊。到上世纪80年代,她家的这个作坊甚至有十几个打工的小伙子,来回忙碌的情景令人难忘。

  历史又给棠云造纸增添了有力的注解。明嘉靖十一年的《奉化县图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奉化上贡朝廷日历黄纸二千七百五十张、白纸七万一千张。”几百年间,在这里曾有过多少造纸能手,恐怕今天没人能说清楚。

  据《奉化市志》记载,棠溪(即今天的棠云)竹纸最早记于史书的时间为明正德九年,距今已500年。穿村而过的溪水和两边绵绵不尽的竹山,为造纸业提供了优质原料。1946年重印的《棠溪江氏宗谱》上记载,棠云造纸业最兴旺时,当地共有100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光抄纸槽就有300多个,生产的竹纸远近闻名。解放后,当时的《浙江日报》、《宁波大众》等报纸用的就是棠溪竹纸。

  老袁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孩子们也都对造纸很在行,但就是没人愿意干这又苦又累、收入微薄的活计。小女儿心疼父亲,硬是拉上丈夫接下了造纸的活。“父亲对造纸有感情,他年岁大了,我们过来陪他一起做。”有时,交齐一批货,要很长的周期,年初定的价格,到年底交货时,原料价格已经涨了很多。孩子们让他也相应地涨点价,不能赔本干,可老袁就是不肯,说当初定好的价格怎能随便涨呢?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8 守望棠云造纸 2014-12-23 浙江日报2014-12-2300010;浙江日报2014-12-2300009 2 2014年12月2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