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浙江省人民医院派驻医生人沉心更沉

留守山区爱相伴

  本报记者 郭兴华 通讯员 陈晓华

  “当你向上看的时候,有没有觉得屋顶在转?”

  记者来到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时,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于民正在为一位中年男性做检查。病人被诊断为“耳石症”,于民提醒他睡觉时身体要靠左侧躺,并对症开出了治疗药方。

  这位饱受头晕之苦的病人告诉记者,他早就听说省里的医生在这里坐诊, “就是冲着专家过来的!”

  如今,淳安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杭州的专家。省人民医院院长助理、淳安一院院长王长华介绍,自去年7月开始,省人民医院全面托管淳安一院,双方合作期限暂定8年。省人民医院首批共派驻21名医生,其中18人拥有副高以上职称,涵盖了临床需要的大部分科室,共有11人担任科室主任或负责人。今年7月第二批派驻团队有22人,增加了肿瘤、内分泌科等方面的专家,其中有多名专家曾任省人民医院的科主任、业务骨干等。

  “人‘沉’下来不是目的,关键要‘沉下心’,为基层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王长华告诉记者,下沉专家在基层工作不少于一年,每周至少出诊4天,“上一批很多人一年期满后仍然选择了留守,因为这里的医院和百姓需要他们。”

  帮助是快乐

  李玉梅就是被淳安一院放射科的所有医生集体挽留下来的。她是省人民医院放射副主任医师,曾从事我国第一台螺旋CT、我省第一台3.0T磁共振的临床应用,现任淳安一院的放射科首席专家。全面托管的重点是带动县级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刚到淳安的时候,李玉梅发现这里并不缺先进的诊疗仪器,比如CT、核磁共振,但并不是所有的放射科医技人员都能熟练地操作这些仪器。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她专门对这里的医生进行了培训,举办专题影像知识讲座,逐步提高他们的操作及诊断水平。

  在淳安的每一天,李玉梅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看CT片子、读核磁共振片子、进行临床病例会诊、开典型病例讲座、手把手指导年轻医生……但凡遇到请求和任务,她总是欣然接受,哪怕是在晚上也毫不推辞,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大家分享。

  “我们觉得诊断有疑难的,就把这些疑难片子集中留给她,她也总会帮着我们一起分析、诊断。”淳安一院诊断医师苏江说,跟李玉梅这位良师聊一聊,总会有收获。

  一年多来,淳安一院的影像诊断能力明显提升,这也让就诊患者口口相传,更多的患者放心地来到该院进行各类影像检查,放射科的业务量同比提高了40%以上。

  患者是亲人

  不仅仅是医术上,省人民医院“下沉”专家们严谨的作风、高尚的医德也深深影响着淳安一院的同行们。作为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首席专家赵大建,在淳安已是第二个年头了,而他远在杭州的家里还有4位年迈多病的老人需要照顾。淳安一院的医生们不会忘记,他为了挽救一名严重多脏器损伤患者的生命,连着三天三夜守在患者床边;马年的除夕夜,为了会诊一名急诊复合伤的患者,他二话没说就告别家人,从杭州驱车赶到淳安。一年多来,他解决疑难病例及手术500余例,当地的医生也自发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

  “我们要将学科建设、临床技术、医院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质资源真正地‘下沉’,切实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工作规范性和为病人服务的意识。”省人民医院院长黄东胜表示,这也是全面托管县级医院的责任。

  统计显示,全面托管后,淳安一院独立运行和新设了泌尿外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增设一个康复医学科病区,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康复医学中心、泌尿结石诊治中心等“三大中心”已经完成了创建计划并挂牌运行。在派驻专家的带领下,该院开展了8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淳安一院还因势制订了人才培养的“5232”计划,即用5年时间,打造20名本土学科带头人、30名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两名院级管理干部。

  下沉到乡镇

  据了解,除了淳安一院,省人民医院对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全面托管也结出了累累硕果,3年多来,医院发展突飞猛进,总收入较合作前实现翻番,门急诊人次较合作前增长61.4%、出院人次增长112%,药占比下降19个点,引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0余项,并成功创建省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省级平安医院。

  “‘双下沉’要‘沉’出成效,成效的标志就是把病人留在当地。”黄东胜告诉记者,省人民医院在托管县级医院的基础上,还通过优质医疗资源分级下沉的形式,与乡镇卫生院签订合作协议,把县里的医务人员进一步下沉到乡镇。“努力构建起一个以省级医院为龙头,县级医院为区域骨干,乡镇卫生服务中心为分支的医疗网络,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留守山区爱相伴 2014-12-22 3733693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