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嘉善整改落实直抵乡村“末梢”

干部动起来 基层活起来

  本报记者 周咏南 袁艳 李回雄

  县委报道组 刘文书

  “整改落实怎么样,关键看群众满不满意。”这是嘉善县各级领导干部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里的一句话。

  魏塘街道三里桥村村民章建荣看着自家10多亩地里的黄桃树信心满满。这块地曾是他的大棚养鸡场,过去一年收入有25万元,但禽舍就建在村康庄路旁,臭气熏天,村民为此多次信访。

  拆违治污整治启动后,他最担忧的是,拆了棚舍,日子怎么过。儿子患重病花了近百万元医疗费,养鸡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不过,镇、村干部很快帮他找到了新出路:拆禽舍,种黄桃,平均每亩收入有2.5万元。村干部联系了村里的企业“豪能包装”与他结对帮扶,还一趟趟跑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帮他们家争取补助。没了后顾之忧,老章欣然拆了鸡舍。

  像这样的故事,在嘉善乡村还有许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后,嘉善继续把加强基层党建、推进农村基层发展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任务,在增强针对性上下功夫,动真碰硬抓整改,有的放矢解难题,给力农村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向问题亮剑——

  基层减负健体 干部加码做事

  年末,三里桥村党总支书记沈林荣没了往年迎战考核、整理台账的忙乱,而是带着村干部走访群众、排忧解难,谋划村里明年的发展。

  “通过涉村‘三多’事项清理整改,我们基层干部感觉手脚松了绑,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村里发展、群众致富的大事上了。”沈林荣这样的体会,全县151个村、社区的干部都有。

  曾经,一个村挂五六十块标识牌是习以为常的事。各类制度牌更是名目繁多、密密麻麻,多的有50多块,少则30多块。而每块牌子背后往往都有一本台账、几项考核,令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嘉善向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等“三多”顽疾亮剑。如今,在嘉善的村(社区),只能挂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两块牌子;涉村(社区)评比从20项减少到4项,创建达标从31项减少到7项……一份涉村(社区)事务准入许可清单在嘉善各乡村、社区张榜公示,清单以外的项目一律不得擅自变通和开展。

  考核评比做“减法”,帮扶保障做“加法”。对基层反映强烈的镇(街道)财政体制问题,嘉善县财政采取措施增加镇财政可用收入,使9个镇(街道)可用财力共增加1.17亿元,帮助基层干部甩开膀子干事创业。

  日前,嘉善县委负责人再次来到自己联系帮扶的基础薄弱村——网埭港村。“现在村里干净多了,村干部们动起来,我们也跟着干。”站在桥头,村民张水林欣喜地说。

  (下转第四版)

  (紧接第一版)网埭港村曾是嘉善县重点整转的软弱涣散村之一。面对治水拆违、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的“硬骨头”,村两委班子一度束手无策。嘉善县委负责人联挂网埭港村后,先后8次驻村指导,协调解决问题、理清思路,帮助落实3个强村计划项目,预计每年可增收80多万元。村里已经拆除违法猪舍6万余平方米,为转产转业养殖户开展了15次培训。现在,不仅村容村貌大变样,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也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提升。

  为帮助基层党组织“强身健体”,嘉善县排出的7个软弱涣散村(社区),都有县领导挂点、县级部门帮扶、镇(街道)组团帮助整转;20个相对薄弱村作为镇(街道)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领办项目,推进整顿转化。

  让百姓叫好——

  换位思考民情 真心服务群众

  前段时间,惠民街道优家村的联村干部与村干部来到村民顾三观家走访。“大事没有,只是村里的电子屏幕坏很久啦,大家没法在那里看戏了。”老顾反映的情况被干部们输入“民情在线系统”。没多久,民事交办单送达村里,村里很快又响起了久违的戏曲声。

  换位思考民情,更要跑步服务群众。通过整改落实,基层党组织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切实把政策和服务落实到基层末梢。嘉善在整改中建立了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民情在线系统”,分析民情,办理民事。全县8.2万户农户,6000多名党员干部都网罗其中。

  记者在登陆系统看到,张张“民情晴雨表”一目了然,干部将走访的农户情况按照“晴、多云、阴、雨”4种“气象”进行标注,对收集到的问题及时分类梳理、交办督办。截至今年12月19日,共收集民生需求6.17多万件,已办结6.08多万件,办结率约为98.5%。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满意是第一追求,以整改行动回应群众所期所盼,以落实情况检验整改效果。嘉善城区炮台口铁路涵洞瓶颈引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是当地群众喊了多年的大难题。在整改落实中,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攻坚队忙碌起来,因为涉及铁路保护区,一次次与上海铁路局对接,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同时展开了项目的前期准备。“春运过后,工程就能启动,预计下个春运前完成。”县住建局负责人与记者高兴地说起这个好消息。

  对于干窑镇范东村王家浜自然村村民叶雪明来说,还有个好消息:儿子分户建房的申请批下来了,新房明年上半年就能开建。叶老的两个儿子成家生子后就一直住在他的老宅里,约1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挤了8口人。

  多年来,因为农民建房通道不畅,众多无房户、危房户的刚性建房需求无法满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群众怨声载道。嘉善将解决农民建房问题列入整改的“十大实事惠民工程”。目前,嘉善对104个村的村庄规划进行优化调整,截至今年10月底,已为780多户农民解决了建房难题。

  干部与群众心连心,群众才会与干部手拉手。望着快结顶的嘉善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姚庄镇界泾港村党总支书记高雪源感慨万千。在少数环保项目被误读的大背景下,高雪源对于项目落户村里,也曾忐忑不安。

  镇、村组织周边村民代表分3批共100多人到海宁、昆山的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实地了解生产情况、周边环境;先后召开6次座谈会,沟通交流项目情况,征集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进村解答村民疑问;解决被征地村民搬迁安置、养老等后顾之忧;加大对村集体投入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正是一桩桩民生事办到实处,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最终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涉及71户农民、93亩地的征地工作在3天内顺利完成。

  为基层助力——

  两手抓两促进 持之更要以恒

  一手抓整改,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平安。这是嘉善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的真实写照。

  夜幕降临,天凝镇东顺村官楼港河畔,前来散步的村民渐渐多起来。谁能想到,清澈的小河,几个月前还是一条远近闻名的“牛奶河”。无序生产、污水直排的喷水织机就是“罪魁祸首”。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富不能破坏绿水青山,一场全县范围的铁腕整治就此展开。全县5座喷水织机联合污水处理站已建成,4736台喷水织机纳入集中处理,还有两座预计明年1月建成,将对剩余1655台喷水织机进行污水集中处理,实现全县喷水织机污水“零直排”。此次整治还腾退用地约200亩,每年可节约用能折算标煤3.3万吨、减少生产废水排放645万吨。

  问题整改,不仅铲除了顽疾,更为农村基层健康发展注入动力。过去,有的村民对拆除违法养殖棚很是抵触,但如今更多的村民拍手支持。三里桥村党员竺建华带头拆了自家124平方米的禽舍。在党员们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们也纷纷拆了破旧杂乱的猪棚禽舍。现在的三里桥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猪村”,有60多户农民从“猪倌”转型为“桃农”,发展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村里环境美了,大家还赚起了“生态钱”。村党总支书记沈林荣说:“种黄桃其实效益不比养猪差,每亩收入最高的有3.5万元。”村民们还成立了乾贸黄桃专业合作社。

  目前,嘉善已累计拆除违法猪(禽)舍128.9万多平方米,生猪存栏数从今年初的37万头削减至今年12月中旬的13万头,累计培训农民5926人次,共帮助7472户养殖户转产转业至水稻、蔬果种植及二三产业。

  以制度刚性巩固整改成果,以从严执行落实长效机制。嘉善持之以恒,建立完善改进作风、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25项制度,以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县镇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县域河道长效保洁机制等长效管理办法38项。对于每一项整改事项,县整改落实督查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并发挥社会力量,组织作风评议团开展不定期的评议,对问题整改进行动态跟踪和评估问效。

  整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通过整改落实,一份份“责任书”正转化为一张张喜人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嘉善GDP可比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4%,规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3.1%,各指标增幅均列嘉兴市第一。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今年1至11月,全县刑事警情数比前3年下降13%;前三季度命案“零发生”,7类严重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4.4%。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干部动起来 基层活起来 2014-12-22 浙江日报2014-12-2200012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