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临海:古城新颜 乐活依然

——打造历史文化之城、山水生态之城、生活品质之城

  临海:古城新颜 乐活依然

  ——打造历史文化之城、山水生态之城、生活品质之城

  / 写在前面 /

  漫步临海的寻常巷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顿:一段悠长的青石板路、一座翘起墙皮的老房子、一个留着斑驳风雨印记的瓦片,远离了喧嚣,却离历史很近。

  这是一本叫做老台州府的史书,记载着厚重的千年。

  临海拥有2000多年建县置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江、城、湖、山融为一体,城市个性和特色十分鲜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新路子,坚持以建设美丽县城为目标,牢固树立精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理念,努力建设历史文化之城、山水生态之城、生活品质之城。在“组团发展、特色立城”的发展思路下,古城、新城、灵湖、东城、江南五大组团差异化发展,特色各异。

  同时,秉承“保古城、继文脉、复原貌、辟新区”, 临海合理布局新、老城区功能,老城区采取“减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严格控制建设总量、增量;新城区采取“加法”,加快推进新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保留老城的古朴底色的同时,不排斥现代元素的和谐融入,以更开放的胸襟,赋老城以时尚,在传承千年文脉中培育现代新城,吹响了“千年府城新崛起”的发展号角,打造出老城新城交相辉映的城市格局。

  【古韵今风】

  传承千年的文化积淀

  住在临海紫阳街上的人都知道,白塔桥前那家烧饼铺的肉馅烧饼滋味最好,品过之后唇齿留香;麦虾店里的老板娘麻利地将一大碗稠稠的面浆刮进锅里,煮成形似虾仁的面条;似如春卷却大了几十倍,一口下去满口留油的麦油脂和列入中国名菜谱的蛋清羊尾等等传统小吃,满足着往来游客日益挑剔的味蕾。

  1080米长的紫阳街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于一身,百年老店、名人旧居、街巷格局、传统习俗交相辉映,全景展现着台州古城的市井生活。2012年,紫阳街被国家文化部和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最大的美,是在保存传统街区文化的同时,依然保留着固有的居住功能。”台州府城保护与开发委员会工作人员任卫国说。凭借“人居”这一要素,今年年初,紫阳街被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选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也是今年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历史街区。

  “城市是一个生命体,她是活的。我们要把历史遗存的东西保留下来,通过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提升城市的个性。”临海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除了稻香村糕点、恩泽医局、同庆和百货等传统老字号以外,现代格子铺、咖啡馆等已悄然在紫阳街出现,这条集居住、商业服务、传统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街区正向旅游、休闲、特色产品过渡。

  临海人有开放的胸襟,在开放中探索古城发展的新路径。在保护古城原生态魅力的同时,不断汲取时尚元素,走出一条保护和发展协同并进的现代之路,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县。

  雄关不独北有。有“江南八达岭”之称的临海古城墙,自晋代开创以来,已有1600余年历史,在明代抗倭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虽至冬季,朔风呼啸,然而蜿蜒于崇山峻岭中的古长城依旧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早在2009年,临海就启动了台州府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目前,台州府城墙与南京、西安等6省8市的城墙组成“中国明清城墙”申报项目,已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林林总总的建筑容易被复制,地域的天然生态布局和沿袭千年的文脉断难再生,独特的城市底蕴,使临海的城市建设避免落入“千城一面”的怪圈,而这一成果的前提,是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们对本地文化的清醒认识和解读,对临海来说,尊崇延续了千年的文化底色,便是塑造城市独特性的基础。

  临海按照“保护历史环境,注重整体风貌,理清历史脉络,重视传统氛围,挖掘文化内涵,改善居民生活,完善配套设施”的总体要求力保古城的完整性,并组建了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及古城保护和开发有限公司,实施对古城的全面保护和管理。规划将古城定位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旅游区,分区分级划定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环境协调区:绝对保护区,实行“五不准”,即不准添建,不准扩建,不准拆建,不准改建,不准乱建;对重点保护区,包括文物古迹周围视廊地段以及传统街区,严格保护传统格局,严格控制新增建筑物的高度、形式、色彩、体量等。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近年来,临海按照“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先后共投资15亿元,对一批重要古迹进行保护性抢救或整修:古城墙、龙兴寺、东湖公园、台州府学文庙、戚公祠等古迹在保护和抢修中重现昔日风采。另一方面市里组织熟悉临海历史的“临海通”,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深入挖掘、解读台州府城历史文化。成立了市“非遗”保护中心,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修建了台州府城墙博物馆、人民银行博物馆、戚公祠、郭凤韶烈士故居等一批历史人文景观,充分复原和展示历史遗存。

  积于厚重,发于优雅,完整的古城遗迹和文化脉络,使临海市有了回望历史的资本,古朴之余又彰显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定神闲。

  【山水秀丽】

  宜居之城的新古交融

  “城依山,山傍水,水抱城。”

  自建城伊始,临海城便是人文与生态整体和谐的杰作,仿佛一座大型花园,包罗了众多美的元素:山的秀美、水的灵动、湖的精致和城的大气,经过历代城市建设者的经营,形成了“山水秀丽古城、形制严谨府城、明清繁华商城”的格局。

  临海,因为千年的历史渊源,在寻求历史与现代衔接的过程中,意味着更多的统筹和考量。城市化进程中,临海并不贪图快,而是以城市建设思考者的姿态看待城市的发展问题:宜居,才符合现代人对城市的心理定位。

  “一城五组团”的城市框架,明确了城市的总体布局:“一城”指主城区51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西至望江门,北至白云山,东至甬台温高速公路,南至小溪塘渡;“五组团”指古城组团、新城组团、东城组团、灵湖组团、江南组团。以老城为基础,整个城市呈现出向东发展的态势,古城新城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山水生态是临海特有的禀赋。临海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森林城市,切实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早在4年前,临海市就完成了《临海市绿道网规划》编制,将打造“三横三纵”、总长为506公里的6条城市绿道,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名胜区、历史古迹等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的开敞空间纽带,实现城市与山林、湖泊、田野的绿色对接,为“中国宜居城市”临海的“宜居”性增添了新注解。

  彰显“山、水”特色。投资20多亿元,把位于新城核心区的滞洪区,打造成1.5平方公里水面的灵湖生态公园,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典范;通过截污清淤,引清流入湖,恢复了老城区东湖公园的宋代园林风貌;推进灵江两岸治理,兴建城防景观工程,沿江建成4个生态公园,形成了“十里灵江、十里画廊”的城市新景观。

  做足“绿、美”文章。加强城市绿化建设,见缝插绿,沿河布绿,顺路播绿,一路一树种、一街一品,近两年,新增绿化面积158万平方米。目前,建成区绿地率达44%、绿化覆盖率达46.2%、人均公共绿地达14.3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投资4000多万元,完成3个入城口综合改造。全面完成“四边三化”三年任务,投资1.2亿元,新增路边绿化长度293公里、绿化面积796万平方米,绿化长度和面积均居台州第一。

  实施“净水、蓝天”工程。狠抓“五水共治”,完成河道垃圾清理和主城区截污纳管,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8.7%。拆除涉河违建,开展河岸覆绿,城区主要河道基本建成“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水系景观……

  徜徉在古街或是漫步于城墙,能触摸到它的厚重和沉稳;骑行于城墙脚下的绿道,能感受到它的闲适和清新;泛舟灵湖之上,则体味到人、自然、城市三者的默契与和谐。

  【品质人居】

  普惠民生的现代转型

  “上午去新开业的银泰城购物,下午到戚公祠喝茶,傍晚去江滨绿道散步,这是临海市民林立均周末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临海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临海城市发展正在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

  主动从城区向东拓展、跨江发展,突出中心城市的集聚承载、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绿地、住房保障体系,新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银泰城市综合体、华润万家成功入驻,浙东休闲家具城、粮油综合批发市场和第二中心菜场投入使用,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农商行总行大楼、广电传媒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总部商务区和汽车客运总站综合体启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台州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实施。

  再往东,洛河两岸,253亩土地上,推土机、运载机的劳作声轰鸣不断,规划建设23幢总部大楼,总投资约40亿元的临海总部经济商务区将在这儿诞生,不久之后这片黄土地将成为未来临海发展的形象标志和城市标志。

  城市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做大做强城市经济。“临海计划通过5至10年的时间,把总部经济商务区建设成为融现代建筑与人文景观、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商务功能与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经济业态集聚区,形成‘高增值、见活力、强辐射’的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它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临海市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我们。

  据介绍,自2012年开始实施“813”城市建设计划,即城市8大重点区块,临海每年安排100多个建设项目,总投资300多亿元。2012年来共实施了384个城市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6亿元。每年优先安排教育、文化、医疗、污水处理等城市民生设施项目。

  坚持改善城市形象与优化人居环境相结合,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统一。这一切,对于一个普通临海市民来说,则是在亲历一个城市基因的更新和重组。“临海有台州最好的教育,台州学院在我们这儿,台州中学也很好;我们还有最好的医疗,台州医院也在这里。这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洛河岸边晨练的大伯笑着说。

  城市就像一个生命体,如果说景观面貌是城市的“形”,功能内涵则是城市的“神”。形神兼备、秀外慧中的城市,才是有品位的城市,才是“让人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临海正在努力让城市真正成为人们宜居和乐居的家园。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7 临海:古城新颜 乐活依然 2014-12-19 浙江日报2014-12-1900006;浙江日报2014-12-1900021;浙江日报2014-12-1900023;浙江日报2014-12-1900020;浙江日报2014-12-1900022;浙江日报2014-12-1900018;浙江日报2014-12-1900031;浙江日报2014-12-1900032;浙江日报2014-12-1900030;浙江日报2014-12-1900026;浙江日报2014-12-1900027;浙江日报2014-12-1900025 2 2014年12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