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

省中医院创新托管模式

医生跑两头 患者少奔走

  本报记者 童桦

  通讯员 张烁 孙志华

  在丽水市松阳县,患者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早上在县人民医院看病时才见过的医生,下午又出现在了县中医院。这些医生为什么在两家医院坐诊,而且中医、西医都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这些医生是来自省中医院的专家,他们不仅精通中医,也擅长西医。松阳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上来自省城大医院的专家了。

  2013年10月,省中医院和松阳县启动为期5年的合作办医,全面托管松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这种“一拖二”的托管模式,是我省新医改“双下沉、双提升”中的创新之举。

  上篇:两头跑

  记者赶到松阳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处,尽管接近午休,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李岚的身旁仍围满了家长和孩子。

  从该县西坑村赶来的村民李某很高兴,因为李医生帮他找到了孩子长不高的病因。“你的孩子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我建议打针,单纯补钙作用并不大。”李岚和同事们已在这里接力坐诊一年多,县人民医院儿科的名气也与日俱增,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越来越多。

  但这并不是李岚的全部工作。下午,她又赶到县中医院坐诊。“我已经习惯两头跑的节奏了,由于当地患者的需求不同,就要求我们左手中医、右手西医。”

  对省中医院而言,创造性地开展多点执业是一项全新的尝试。“两家医院是一个整体,专家在一家托管医院工作3天,在另一家托管医院工作一天,然后回省中医院工作一天。”省中医院院长吕宾认为,这样可以让松阳患者在两家医院都能享受到优质服务,也使省中医院丰富的中西医专家团队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如今,松阳县人民医院和松阳县中医院的大堂内都悬挂着来自省中医院的专家名单,当地患者对这些专家的坐诊排期了如指掌,对两家医院的信任度也日益增加。

  中篇:齐步走

  在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从高处跌落造成胸腹联合伤的患者王某躺在病床上。一天前,他左右肋骨断裂、膈肌破损,神志不清,经过省中医院专家和当地医生共同会诊、手术后,他终于睁开了双眼。王某的爱人小声说:“我本来想给丈夫转院,但省中医院专家的治疗方案让我放下心来,我完全信任他们。”

  “这样的重伤患者,以前都是转院至丽水再进行手术,但患者往往会在转院途中出现险情,而且费用很高。”县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张培军说,合作办医之后,每个月有近400名疑难杂症患者愿意在本院接受治疗,比如胃癌患者以前只能转院,今年本院收治了20例,这不仅大大减少了患者、家属的痛苦,也让当地医生很有成就感。

  同样,省中医院松阳分院省名中医工作室开张后,多名省中医院名中医定期来坐诊,以至于一号难求。“膏方节”、中医药健康养生讲座、专家义诊等系列活动也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县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外科、内科、儿科,县中医院重点发展神经康复科、皮肤美容科、中医骨伤科,是省中医院为两家医院量身定做的发展方向。

  下篇:留下来

  为松阳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团队,省中医院一直在努力。

  当地医务人员不会忘记,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陈红波如何手把手地教他们写课题报告,如何对护士团队进行实战演练和案例考核,如何协调各科室间的合作流程。还有,40多名当地医务骨干前往省中医院进行免费培训。

  引进国际最新辅助器材,这是妇产科的改变;将患者急需的药品列入县医保目录,这是内科的努力;开设生长发育科,这是儿科的改善。一年时间里,当地的这两家医院已经补上了县级医院医疗资源上的短板。

  希望省城专家留下来,这是松阳患者共同的心声。“松阳县政府为我们租用了专家楼,解决我们的衣食住行。”面对患者的呼声,早已结束“下沉”期的省中医院主任医师王晓勇夫妻,又向医院递交了希望延长“下沉”期的申请。

  这种身沉心更沉的精神,让松阳患者享受到了更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3 医生跑两头 患者少奔走 2014-12-17 3723049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