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王充墓
郑休白
10月18日,在黄历中是一个宜于出行和祭祀的日子。果然,这天秋高气爽,上虞章镇沐浴在一片淡风轻云中。上午先去“江湖之远”,在有“小布达拉宫”、“水上宫殿”之称的佛教寺院——秀峰寺,呼吸湖光,饱餐山渌,后步“庙堂之高”,在纪念唐代名相魏征的“太廉堂”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秀峰寺气势恢弘,金碧辉煌,太廉堂气宇轩昂,威严肃穆。
午后,去王充墓。王充墓位于上虞市章镇林岙村乌石山(今上虞章镇滨笕枪山上)。走过一段古柏夹道、落叶铺地的墓甬,就到了王充墓。但见墓前立着一块高约两米的青石墓碑,上刻“汉王仲任先生充之墓,清咸丰伍年岁在乙卯桂月吉旦”一行字。这块碑距今已一个半世纪,而墓却是上世纪80年代初在原址上重修的。墓不大,呈圆形,用条石砌筑,坐南朝北,上覆封土,顶植翠竹。
秋阳普照,一望无际的茶园蒸腾着一种无形的能量,这能量无声地汇集到乌石山上,给王充墓笼罩上一层深邃的神秘。站在山上望去,千亩茶园就像整装列队的卫兵,紧紧守护着王充墓。
风微拂,竹轻摇,鸟低啾,溪暗流,四周一片寂静。我双手合十,站在墓前叩拜。
一只蜻蜓从头顶越过飞向远处,消失在茫茫茶林间。我的目光跌跌撞撞送出好远,心却随墓顶的翠竹摇曳,一下扑到了汉代。
公元27年,王充就降临在这个林岙村,哭声一下划破这座乌石山。
上虞章镇从此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文化坐标、思想坐标,乌石山从此与中国历史挂上了钩。
是的,章镇是王充的诞生地,也是《论衡》的诞生地。
4次从政,3次辞职,洛阳深造也好,河南、扬州任职也罢,都不过是他生命中不经意的插曲,都不过是他著述《论衡》的准备。他的生命之根深扎于家乡章镇,他的生命之翼丰盈于家乡章镇,丰盈于这座不高的乌石山。
面对已成长几千年的越文化,面对南北文化、中原文化的碰撞,面对处于统治地位的经典学说和普遍认识,有着“博通众流百家之言而不拘一家之说”的学识和胸怀的王充,觉得有必要作一次总结了。
于是幽处独居,闭门潜思,考论虚实,“刺孟问孔”挑战权威,用“事实判断”重击当时的主流价值判断,用无神论讨伐谶纬神学。
从34岁第一次返家乡读书治学,始著《论衡》,到52岁再返家乡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集中精力,撰写《论衡》,一直到70岁死去。30年寂寞,30年贫困,王充自信的目光从未游走;30年荣辱,30年得失,王充超然的淡泊始终如一。握笔的手从未放松,翻飞的思绪从未停息。王充“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
是家乡给了他创新的灵感,是家乡给了他探索的动力。“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憨)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终于搁笔,《论衡》天成。
“《论衡》85篇,20余万言,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订百氏之增虚,诘九流之拘诞,天人之际悉所会通,性命之理,靡不穷尽,析理折衷,此书为多。”
一部巨著横空出世。
历史上对王充和《论衡》的评价褒贬不一,争议颇多。但近2000年来,王充一直是学术界、思想界,乃至民众关注的一个焦点。《论衡》“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
东汉钜鹿太守、王充同乡友人谢夷吾这样评价王充:“充之天才,非学所加,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扬雄、刘白、司马迁,不能过也。”章太炎这样评王充:“汉得一人焉足以振耻,至今亦鲜有能逮者。”
《论衡》的横空出世,不能不归结于越文化的熏陶和太学的深造。正是越文化求真务实特立独行的基因,加之太学深造的开阔胸襟和高远眼界,才为王充打开了一扇通向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大门。而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就是王充的甘于寂寞和自守淡泊。
也许正是这安宁静谧的林岙村给了王充以人生的启迪吧?也许正是这远离尘世喧闹的乌石山给了王充以精神的滋养吧?要不王充何以能甘于寂寞自守淡泊安心著述呢。想想当下有些学者,一辈子活在喧闹的利益场中,名气大得很,著作少得很,真是可叹可悲。
王充墓管理员陈爱华告诉笔者,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祭奠者,今年有一个来自日本的团队,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那个虔诚啊,低头缓缓绕墓一圈后,双膝跪地,双手合十,闭目叩拜。看得那个仔细啊,一边看一边刨根究底地问翻译,还用摄像机拍下了每张照片每行文字。
忽然,林岙村在脑海中活泛起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慕拜者静静地穿行其间,追问心中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硕大的《论衡》翻开着,在村口上空熠熠生辉。慕拜者又沿着山道来到墓前,双手合十,闭目跪拜后,抬头仰望乌石山上空,久久不愿离去。一声远响传遍万籁俱寂的天地间,山水映照的茶林中。
走出墓地,再次回望,我终于参透了乌石山的宁静,王充墓的冷清。这冷清,正好契合王充淡泊明志的操行。
想来,历史就是一种关联,一种有意义的关联。它让乌石山抽象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视域,一块磁场,一个仪式。它让《论衡》抽象为一个哲学圣地、思想标识、文化态度。
走出乌石山,精神仍游弋于《论衡》闪烁的字里行间,思想仍翩飞于《论衡》辐射的浩瀚星空。周围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了,墓地突兀地在记忆中高大起来,伟岸起来,它冉冉上升,悬在半空,像一个大大的感叹号,指引我去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