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201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利马进行时

应对气候变化,世界一起努力

  12月1日,为期两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二十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开幕。今年恰逢《公约》生效20周年,明年在巴黎举行的缔约方大会有望就2020年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行动达成协议,今年的利马会议无疑将吸引全球的目光。

多年努力,见证中国担当

  中国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派出了由发改委、外交部、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代表,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代表组成的中国政府代表团与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首席谈判代表苏伟表示,利马会议是关系到明年巴黎会议能否取得重要成果的重要一站。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2015年巴黎会议的要素协商并敲定相关文本草案;二是积极落实在此之前达成的各方加强行动的共识,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绿色气候基金的提议最早出现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在2010年的坎昆大会上最终确定。按照《哥本哈根协议》和《坎昆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要在2010年至2012年间出资300亿美元作为快速启动资金,在2013年至2020年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但到目前为止,这些都仅是纸上谈兵,落实难度很大。绿色气候基金的启动基金目前筹集93亿,仅相当于目标的十分之一,且依旧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现路径。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多年来的减排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效。中国政府今年批准了《议定书》多哈修正案,为推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生效作出贡献。为确保实现到2020年前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2013年已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累计下降28.56%。“十二五”规划提出,到明年年底中国应该完成17%的碳强度下降目标。

  苏伟还透露,中国有望在明年公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中国正在对“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进行评估调查,还在准备阶段,有望在明年年初、最晚明年上半年公布。他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的关于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比重,森林蓄积量和排放峰值目标以及《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相关内容,都将包含在“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目标之中。

  11月12日,中美两国领导人就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宣布了两国各自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国国家领导人明确提出,要帮助、支持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活动,要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国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此外,中国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苏伟强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最大意义在于两国领导人勇于面对减排会给两国经济发展和繁荣造成的伤害;第二,该声明是两国推动全球气候谈判取得进展的途径和动力;第三,这一声明不是一个联合行动计划或者联合目标,这是一个相互尊重的联合声明,能帮助气候谈判取得真正的成果。

  有记者问,《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是否模糊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责任界限?苏伟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并不意味模糊了两国的区别,事实上美国和中国分别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声明中两国的行动方式也有所不同,美国以发达国家的方式行动,中国则以发展中国家方式行动。中国需要发展经济,并为提高贫困人群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力而努力,当然也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倡低碳生活,追求可持续的发展。

  东盟—德国应对气候变化项目高级顾问奥古斯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有迫切的经济发展需求,但依然根据自身国情,做出了相关减排承诺,这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环保进程的重要体现,希望美欧发达国家能够遵循相关承诺,推动全球环保进程向前发展。

责任共同,也要区别对待

  此次会议之前,联合国分别于3月、6月和10月在德国波恩举行了三轮谈判。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又召集了有120多位国家领导人在内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代表参加的气候峰会。但是到目前为止,从谈判中各方发出的声音来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依旧明显,各方在大会上围绕新协议的原则、方案设计、规则等展开激烈博弈。可以说,利马气候大会任重道远。

  一些发达国家强调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要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但却对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兴趣不大,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非常不利。而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平衡反映减排、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要素,各方贡献也应包括这些内容,毕竟现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还很巨大,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认为,发达国家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负有毋庸置疑的历史责任。气候变化是累积排放的结果,“1750年到2010年,发达国家以较少的人口,占据了70%的二氧化碳排放。我们必须区分开累积排放与瞬时排放,中国近年来的排放量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的累积排放相比,这属于瞬时排放。”

  邹骥说:“虽然目前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在逐渐减少,但从全球角度来讲,这些国家依然应对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负有责任。因为他们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而其盈利离不开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不能一方面从发展中国家赚钱,一方面还指责其增加排放。”

  客观来说,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排放增加的过程。邹骥介绍说,发达国家亦曾经历过这种过程,欧盟在达到排放峰值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10吨,美国目前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人均排放仍在17.8吨左右。

  除了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看法不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于国家自主贡献预案也有不同意见。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在华沙会议提出,要求各缔约方在2015年上半年提交一份自己国家的自主贡献预案,而预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则将在利马大会上确定。

  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说,发达国家认为,各国提交的信息都应该是一样的,而且主要内容就是减排。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认为,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各国提交的信息应该有差别,减排、适应、信息透明度、技术、资金、能力建设六个要素要平衡反映,一个都不能少。

分歧虽存,承诺令人鼓舞

  在气候谈判中,美国几乎都是发达国家推卸责任的强硬代表。近年来,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过一系列减排目标、承诺和计划,但实效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显著。与之相比,欧盟态度积极很多。在最新一次发布会中,欧盟委员会首席谈判代表埃利娜·巴德玛表示,利马大会将成为巴黎大会前一个重要里程碑,欧盟期待利马大会取得实质性成果。

  她说,各方目前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必须继续努力以推动巴黎大会达成预期协议。欧盟对2020年后新协议的基本要求包括,协议必须建立在政治互信基础上,透明且有持久性;新协议必须保持平衡性,努力支持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较弱的国家并承诺向发展中国家履行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等义务,同时确保到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不偏离。

  欧盟今年10月通过2030年气候和能源的一揽子框架协议,提出到2030年在欧盟范围内使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减排至少40%。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非政府组织表示,考虑到欧盟国家的历史责任、现实能力和科学要求,欧盟的这一减排力度仍然不够。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社会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企业以及中国投资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当地的环保标准,为世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以拉美为例,近年来中国在拉美参建的水利水电项目大幅增加。厄瓜多尔非政府组织经济和社会权利研究所国际金融协调员宝琳娜·加尔松表示,目前承担拉美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是中资企业,中资企业用先进的技术帮助许多拉美国家用上了可持续能源,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拉美及其他地区的中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参加此次大会的巴西代表团团长若泽·卡瓦略强调,在减排问题上,巴西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希望此次大会取得进展,为明年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协议打下基础。担任本届大会主席的秘鲁环境部长普尔加·维达尔日前强调,秘鲁希望发达国家在利马气候大会上能够承担更多的环保责任。

  尽管分歧仍存,但欧盟新设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中美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承诺还是令人感到鼓舞。而当利马气候大会主会场内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就减排多少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时,来自利马20所小学的700名儿童4日一早整齐列队站在米拉弗洛雷斯区海边的沙滩上,用白绿棕红色纸板摆出大树的图案,静静地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呼声: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且人人有责。“每次会议谈判都会有压力,但压力之下才能出成果,希望各国代表的艰苦磋商推动利马会议取得预期成果,为明年巴黎会议就2020年后国际社会面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措施达成协议做好准备和铺垫。”苏伟说。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应对气候变化,世界一起努力 2014-12-08 浙江日报2014-12-0800008;浙江日报2014-12-0800010;浙江日报2014-12-0800009;3717889 2 2014年12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