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老家

老台门:我的牵挂与忧伤

  老家粉:竺莲君

  老台门,绍兴文化的图腾和符号之一,承载着老屋居民挥之不去的珍贵记忆。那邻里之间的亲昵,那逢年过节的欢乐,那些煎鱼、炒花生与做爆米花的香味,曾经居住于老台门的你,还记得吗?

  最近,我回老家看望白发老娘。晚上躺在哥哥新建的楼上,望着房间里雪白的墙壁,清新大方的吊顶,窗外竹影摇曳婆娑,很美也很温馨,但总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呢?自然地,我想起了记忆中的老家,绍兴新昌羽林街道白杨村,想起了记忆中老台门里熟悉的人和事,想起了心底里那些挥之不去的熟悉的声音和画面,还有和我一起在老台门里长大的小伙伴们。

  我家前门连着一个台门叫上台门,后门连着一个台门叫下台门,也叫老台门。老家的下台门是村子里最古老最大的台门,东西南北总共住着九户人家,当时每户人家至少有四五个孩子,因此我们台门里的孩子聚在一起简直可以办一个幼儿班呢。

  老台门也仿佛是一个大家庭,哪户人家有好吃的,台门里的小孩子总能嘴唇沾上点,比如偶尔有人家从池塘里抓到了一条鱼,那“哧哧”的煎鱼的声音早就让台门里的孩子们直流口水。所以当鱼做好的时候,主人在自家门口叫一声“鱼可以吃了”,东西南北的孩子都会捧着饭碗走到那户人家里,早到的可以得到一块鱼肉,迟到的也能喝到一勺鱼汤。无论是肉是汤,那个鲜美的滋味一直留在我心底,以致现在都特喜欢吃红烧煎鱼抑或鱼汤。

  过年,那可是台门里最热闹的时候了。在除夕即将来临的几天里,每户人家的铁锅里都响起了难得的炒花生或是炒红薯干的声音。花生是过年时用来招待客人的零食,所以炒的时候主人们都很上心,既要炒得好看,又要炒得恰到好处,香喷喷,脆生生。

  炒的时候往往会在大铁锅底里放些沙子,等到沙子在锅底几乎变红了,倒下花生,然后主人连着沙子和花生快速翻动。沙子助热,花生又不容易炒焦,那“唰-唰-”有节奏的声音,在台门每户人家里此起彼伏。

  记忆中,做爆米花是我们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只要做爆米花的师傅拖长声音吆喝“放炮了”,我们的脸也随着爆米花的四下飞溅而乐开了花。不管是放谁家的爆米花,我们都会蹲在台门口的青石板上捂住耳朵,等到“嘭”一声响后,孩子们就会立马放下捂耳朵的手,快速地在地上拣一粒粒爆米花,一边拣一边就往嘴巴里塞。每放一次,孩子就会上演同样的动作,一上午或一下午下来,小肚子感觉饱饱的呢。

  那种爆米花的香味以及过年的乐趣洋溢在我们的脸上,也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里。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种吆喝声已离我们渐行渐远了,尽管在街上也一样能买到五元一纸桶的爆米花,但现在的爆米花已加上了奶油的味道,少了儿时吃到的那种纯香了。

  台门口那个曾经做爆米花的地方,因长久无人修缮,如今显得凌乱而单薄,再也无法像当年一样能给台门口跳橡皮筋的小伙伴们遮风挡雨了。而曾经住台门里的人也仿佛像散了的筵席,人走茶凉。

  记忆中台门里的一些老人,小时候孩子们口中的“阿公”“阿婆”都已经作古,当年的中年人也已经走路蹒跚,有的也离开了人世。那帮光脚丫的小男孩们,扎羊角辫的小丫头们,如今都早已经纷纷走出了老家老台门,肩上扛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各奔东西忙于生活。虽然有一两个还坚守在老家,但多年后再见面时,感觉有点陌生有点沧桑,一如破败落寞的老台门!就连当年矗立在老家村口要几人合抱的两棵古老的大枫树,如今一棵枝桠已经慢慢枯萎,只剩一棵还孤单地坚守在老家村口的池塘边,守望着我们日渐寞落的家园。

  如今时代进步了,房子新了,小院独立了,生活条件也极大地改善了,但不知怎的,我反倒更怀念起记忆中台门里的那种声音,那种氛围,怀念那美味无比的煎鱼,那糯糯的粽子,那脆脆香甜的爆米花,当然更让我放不下的,是台门里淳朴善良的乡亲们……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9 老台门:我的牵挂与忧伤 2014-12-02 3701165 2 2014年12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