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发起“点亮微心愿,共度夕阳红”活动
一封来自大山的信
浙江日报编辑部:
你好!我叫方振光,今年53岁,是建德市杨村桥镇龙源村的支部委员。
龙源村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一眼望过去,一山叠着一山。但是交通不怎么方便,距离市区有六七十公里,只有南面一条公路,每隔20分钟有一辆班车到杨村桥镇。这些年,年轻人基本上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全村常住村民不到7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40多名。
前几天,我去地头干活,顺便刨了几个番薯给村里的老人杜冬娥送过去。杜冬娥今年76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一年顶多回来一两次,她家老头子七八年前也走了。
到她家时,我看到她用柴火擦了几次,想要把炉子点着,但是每次都不成功,正在着急。我问她点炉子做什么,她说天气冷了,想烤烤火。初冬,我们山里已经开始冷了,特别是早上和晚上的时候。老太太眼睛不太好,一个人生活不是很方便。看到她在生火,其实我有点担心,万一不小心,火烧到了怎么办。
她说,以前听人说起,取暖器很好用,只要插上电就热了,要是有个取暖器就好了。我看了看杜冬娥的家,周围都是光秃秃的墙壁,风呼呼地从墙头的缝隙里面钻进来,屋里冷嗖嗖的。她住在一楼,地面比较潮湿,更加阴冷。
出了她家的门,心里一直觉得不是滋味。想到之前去看91岁高龄的方名秀,她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只能常年待在屋子里。有时候太冷了,想活动活动,就拄着棍子在家里走动。
方名秀的儿子也在城里打工,本来说是要把她接到养老院去,但是老人不想去,说还是自己家里待着舒服些。我知道她想待在村里,还有熟人说说话。
要是她有个拐杖,就能活动筋骨,还能出去找村里的人一起说说话了。
像这样独居的老人家,村里还有不少。这些年来,党委、政府都在关心他们,我们村靠山吃山,村里集体收入不多,能帮的很有限。何况,全省各地肯定还有更多的独居老人,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因此,我给你们写封信,看有没有好心人愿意帮助她们。她们的要求不高,就是希望过上一个暖冬。
在这里先谢谢好心人。
祝好!
方振光
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