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创时代

天台:荒山变果园

  本报记者 斯信忠

  县委报道组 徐平 通讯员 吕少卿

  3年前,他在崇山峻岭的不毛之地,一掷千金开辟荒山种果树,有人说他笨;他选的地点正好是当地黄金旅游线上的一块处女地,有人说他有远见;他和妻子抛下手头相对稳定的生意和收入,回高山经营三五年内看不到收益的家庭农场,又有人说他看不透。

  故事发生在天台县石梁镇兴水村的许红军和妻子朱美华身上。

  许红军小时候干过农活,成年后打过工,后从事工程建设和宾馆经营。妻子朱美华当过20多年的缝纫师傅,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傅。

  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许红军把自己的下半生又重新交给了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

  2012年1月,天台县石梁镇决定在旅游公路沿线打造百里观光果园,按规划,兴水村将种植一块猕猴桃基地,当时,两个村民愿意投资,而后,却又考虑到投资回报问题,而打了退堂鼓。

  事出突然,当时担任村干部的许红军,就与村里签订了流转协议,带领妻子和村民上山开垦荒地,当年种下首批7000多株红心猕猴桃。

  许红军意识到单一的水果对今后的发展不利,于是相继购进了水蜜桃、樱桃和黄桃苗。除了水果,他还种上了茶叶、药材、蔬菜、四季笋及部分花卉。

  经过几年打磨,夫妻俩在荒山上筑梦,创造了原始农业的“升级版”:一个占地331亩的原生态庄园已初现雏形。

  近日,记者探访了这个庄园。高山水果,由于生长期长,与平原地区水果成熟的高峰期错开,从而打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使许红军看到了高山水果的美好前景。

  为了追求原生态,无污染,他立下一个规矩,“领地”内决不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化肥。为此他每年除草,就要多花费10多万元人工费。

  为了保证有机肥料供应,他和妻子养了60头猪、50头山羊、鸡鸭200只。而畜禽吃的南瓜、红薯、玉米等饲料,也都是自家种的,然后再利用畜禽的粪便,肥沃土壤。

  经过3年多不间断的努力,终于荒山变成了果园。

  眼下,许红军盯牢了比生态环境、比空气新鲜的山区农家乐项目,因为这些是城市人很难“享受”到的。

  “城市人向往的‘静生活’、‘慢生活’,在我们这里完全可以得到满足。”他谋划建设的农家乐项目,“房子要用花格窗、竹筒瓦,要有古味又有土味,打造既能提供土货,又要让游客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到独特的田园风光。”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创时代 00020 天台:荒山变果园 2014-10-28 3650532 2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