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观天下·人物志

带领道达尔成功突围的他,生命在俄罗斯戛然而止

马哲睿:句号画在顶峰

  当地时间10月20日午夜,一架从莫斯科飞往巴黎的“猎鹰”私人飞机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起飞时,与一辆机场除雪车相撞,飞机起火共造成5人身亡,其中包括马哲睿——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总裁。

  对于不少商人来说,在商言商即是本分,他们可能从未想过在政界“捞一把”,更别提介入大国角力了。然而,已故的马哲睿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仅敢跟美国叫板,抨击美元霸权,还与“邪恶轴心”伊朗过从甚密,被普京称为“俄罗斯真正的朋友”。

“冒险家”马哲睿

  63岁的马哲睿是全球石油行业的标志性人物,在风云变幻的石油圈屡次掀起波澜。两撇浓密的白胡子,是他的标签之一,他有诸多别名,“白胡子先生”则是他最喜欢的名称之一。

  马哲睿的意外去世,让道达尔这家全球排名第四的石油巨头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紧张期,法国道达尔总部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份声明,并要求各国分公司暂时不得对外发表任何置评。

  让马哲睿在石油圈里声名鹊起的地方是中东,为此,他在44岁时也让自己获得了另一个名字——“中东先生”。

  跟另一位法国名人拿破仑相似,中东也是马哲睿的福地。拿破仑在远征埃及时取得关键战功,马哲睿在中东的大胆投资为“发迹”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马哲睿刚刚晋升为道达尔中东地区负责人,便抵住美国压力,大胆在伊朗展开油气钻探,其后道达尔与美国的另一敌手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合作,为道达尔赢得多项大单,被称为“中东先生”。

  2005年,道达尔等数千家公司卷入伊拉克“石油换食品”丑闻,被指在1996至2003年参加该项人道主义行动时加价和收取回扣。其后马哲睿展开长达八年时间的公关,终于洗脱嫌疑,维护了集团荣誉。

  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石油巨头处于俄罗斯和西方阵营中间,地位十分微妙。在危机初期,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与俄方合作勘探北冰洋油田的项目还未受到影响,但到了9月底,西方制裁已经持续升级,最终不得不宣布合作告吹。

  道达尔进入俄罗斯的步伐坚定得多。马哲睿说,“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并不是头一次出现危机”。据报道,道达尔正在全力推进全球最大的LNG项目——亚马尔项目,马哲睿上周一还参加了俄政府举办的对外投资会议。

  事实上,马哲睿与俄政府高层关系密切。就在马哲睿因空难去世后,克里姆林宫表示:“普京早就认识马哲睿,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工作往来。”普京则高度赞赏马哲睿在俄法合作中做出的贡献,称赞他为“俄罗斯真正的朋友”。

“反美”意识强烈

  道达尔还对美元霸权展开批评。“尽管不能不使用美元,但欧元应该在国际贸易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没有理由以美元支付石油款项”,马哲睿说。

  看来,法国人骨子里的“反美”意识是在马哲睿身上复活了,前有戴高乐,今有马哲睿。不过话说回来,限制也意味着机遇。美国制裁的国家多了,利比亚、伊朗、缅甸、伊拉克以及现在的俄罗斯,每一个被制裁国家的对外经济交流都受到了限制。美国制裁谁,马哲睿就和谁做生意,这并非专门和山姆大叔作对,而是在商言商。

  马哲睿在中东地区的合纵连横为道达尔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他在集团内连年晋升。2007年,这位在外人眼里带着明显冒险气质的“中东先生”赢得了公司董事会的信任,接掌道达尔全球帅印,管理一家总资产达850亿欧元的“巨无霸”。

  一位美国经济咨询公司能源专家评价马哲睿时说:“他是儒雅法国贵族和狂热投机分子的矛盾结合体。”

  而一个英国的前外交官回忆与马哲睿的初次见面时则说:“在递上名片之前,我根本不相信这个和我侃侃而谈的普通老家伙,原来是道达尔的头儿,他看起来真不像个精明的商人。”

  “他是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尤其对上游业务,他敢于在风险较大的地方进行投资,在集团内部,他经常会说,我们应该勇敢做一些新的尝试。”道达尔集团一名负责人说。

打造新道达尔

  作为法国规模最大的工业集团,道达尔是1998年与比利时菲纳石油公司合并、以及2003年并购法国埃尔夫公司两次资本结合的产物。在此后的几年里至马哲睿上任之前,道达尔一路扩张,一举跃升为全球第五大石油公司。

  但2007年马哲睿接管道达尔全球CEO一职时,国际油价正处于最后的巅峰,经济危机的严寒也正来临,道达尔开始遭遇转型阵痛。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几乎所有的国际石油公司都受到了冲击,为了应对油价的大幅下跌和市场变化,这些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收缩成本、裁员进行转型。而带着“中东先生”光环的马哲睿上任后,也随即带领道达尔寻求突围,积极扩宽国际合作,并进军核电行业、发展新能源业务等。2008年,在全球炼化行业陷入低迷时,道达尔仍实现了106亿欧元的净利润。

  “马哲睿担任总裁后,在业务结构和企业社会责任上作出了很多调整,他喜欢听取不同的意见,除了管理层,他每到一个国家的分公司都会和员工代表吃一顿饭,这些基层的声音也会影响他对公司的决策。”道达尔员工说。

  而马哲睿接管道达尔前后的两组财务数据,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他7年CEO职业生涯的辉煌。

  美国《石油情报周刊》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道达尔2006年总收入为1685亿美元,在全球50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七,而来自道达尔2013年的财务报表则显示,道达尔去年的总收入已高达1895亿欧元,约合2575亿美元。

  在道达尔内部,马哲睿一级级做起,按照《世界报》的说法,马哲睿“已攀登过道达尔集团的每一层台阶”。他先进入道达尔财务部门,后到核心的勘探生产部工作;1995年,他被任命为道达尔中东地区总裁;1999年5月,他作为勘探生产部门总经理进入道达尔集团执行委员会;2007年,他被道达尔集团董委会任命为总经理;2010年正式出任集团总裁,直至遇难。

  马哲睿个性鲜明而又善于外交。马哲睿一向直言不讳,风格较为强势。当奥朗德政府要对大企业施行新税收政策时,他公开反对:“我的梦想是为法国纳税,但只缴盈利税,别的税一概不缴!”

  不过,马哲睿的强势背后,实际上闪耀着此人出众的外交智慧。他特立独行的风格,不仅未使自己四面树敌,反而成为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的利器。熟悉马哲睿的《沙特阿拉伯生活报》记者兰达·塔基丁就表示,马哲睿到中东后不久,就以直爽和幽默,以及对东方人思维方式的迅速理解,很快打破文化隔阂,和方方面面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一个粗暴简单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中国的好朋友

  马哲睿1951年生于法国西部的旺代省,外祖父是皮埃尔·泰亭哲——法国知名香槟酒品牌泰亭哲的创始人。1974年,马哲睿从巴黎高等商学院(现在的欧洲商学院)毕业,自此进入道达尔集团,再未另谋他就。

  对于他为何放弃家族的香槟酒生意而从事石油行业,马哲睿给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答案,“因为这都是生产液体的生意”。

  马哲睿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在道达尔全球业务中的重要性,在一次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他说,他每年都会来中国,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非常成功,对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中国是道达尔公司开展业务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尤其在全球进入经济危机的特殊关口,与中国的合作是我们优先考虑的。”“我们在中国开展业务不仅仅是人在那里,而且要成为中国的一个真正合作伙伴,道达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不仅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整个中国。道达尔很大,但相对于中国来说却很小,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试图进入中国。”

  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去长城看看;他与中国同行的友谊妙趣横生:和一家中国石油企业的领导人会面结束后,对方问:“我能不能做一件让你意外的事情?”他应允后,对方竟然伸手摸了摸他嘴巴上的大胡子。

  道达尔中国官网显示,20世纪80年代,道达尔进入中国并成为首家在中国开展海上油气勘探的国际石油公司,如今在中国拥有20多家子公司以及5000名本地员工。其在华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中电投等。

  最近这几年,是中石油与道达尔合作的蜜月期,双方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绘出了几个大手笔。像中石油为作业方,道达尔、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等为合作伙伴成立的联合体,在伊拉克第二轮石油国际招标中成功中标哈法亚油田开发服务项目,合作非常愉快,是伊拉克第一个实现初始商业产量后,再度领跑伊拉克高端国际油气市场的项目。而中石油与道达尔也在俄罗斯的亚马尔LNG项目上开展合作,这是近年来全球最大的一个天然气项目。曾经引起媒体高度关注的巴西深海桑托斯盆地的利布拉油田开采权公开拍卖中,中石油和道达尔、壳牌、中海油等公司成立的联合体中标……在国内,与道达尔合作的苏里格项目、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等也成为各路媒体追踪的焦点。

  (据新华社、央视)


浙江日报 观天下·人物志 00018 马哲睿:句号画在顶峰 2014-10-27 浙江日报2014-10-2700009;浙江日报2014-10-2700011;浙江日报2014-10-2700013;浙江日报2014-10-2700010;3667200 2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