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人文世界·钱塘江

缘分

  编者按:10月20日15时48分,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作家、浙江日报原文教部主任、原经济生活报总编、浙江省新闻研究所所长周荣新在与病魔抗争20多年、6次手术后,不幸离世。此前,原浙江日报副总编傅通先写有《缘分》一文,讲述彼此之间半个世纪的交往,曾经周荣新阅改,今天发表,作为对逝者的沉痛哀悼与深切怀念。

缘分

  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我和周荣新两人就特别有缘。

  1963年,我俩同时大学毕业,一同分配在杭州工作。他留在杭州大学任教,我从江西大学分配到浙江师范学院教书。报到前,省委决定:所有分配到浙江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学习,然后下农村参加“社教”工作,一两年后再落实分配。巧的是,我与周荣新不但分配在同一个学习班,而且分配到同一个公社萧山城南公社搞“社教”。后来,又一同到来苏、裘江、城郊工作。其间,很多同学都因工作调整而分开,唯独我俩始终没有离散,度过了一段基层共甘苦、艺文同品评的难忘时光。

  1965年4月底,浙江日报在大学生社教工作团挑选了12位大学生入社工作,10位同学住在“红楼”待命,只有我和周荣新住在“新新”候遣。在同住20天后的5月20日,两人和全部“家当”被报社一辆三轮车拉进了我们服务一生的单位,并且同住一间宿舍,行合趋同,心声相应。1966年起,又一同在文教组工作。我们一起到各地采访,一起研究典型报道,一起组办浙江日报社戏剧“新花奖”,一起创办“报晖”基金会,一起兴建“报晖”小学。我们还同一天入干校学习,同一天评为主任编辑,同一天受聘正高职称。他婚事简办,自烧6个家常菜,请了一位客人,那就是在下。1986年,我受命担任浙江日报副总编辑后,周荣新又接替我担任文教部主任。

  周荣新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写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丝丝入扣;写报道,情景交融,起伏跌宕,文采斐然。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求学期间,他在浙江日报《钱塘江》副刊就发表了反响强烈的小说《一张毕业照》。进入报社后,浙江日报上的许多社论和编辑部文章,都出自他的手笔。他与江坪、陈冠柏合写的报告文学《企业家之歌》,生动描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步鑫生的创业之路,成为浙江新闻报道的典范之作。

  周荣新乃性情中人,与人相交襟怀坦荡,许多因报道而结识的采访对象都成了知心朋友。锐意改革的步鑫生虽然几经挫折,一度湮没无闻,但周荣新依然与他保持热线联系,经常嘘寒问暖,还到上海、海盐登门拜访。多次接受采访的鲁冠球更与他成了莫逆之交。30多年来,他始终关注万向的成长历程,曾多次带领和指导年轻记者到万向采访。他发表在《中国乡镇企业报》上的《鲁冠球笑谈“猴子”与“老虎”》轰动一时,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并获“中国新闻奖”。周荣新曾动情地对我说:“我当记者40多年,最宝贵的财富是对万向的发展有较多的了解。我最大的心愿,是写一本《鲁冠球传》。”现在,一部18万多字的《鲁冠球传》正付梓中。

  周荣新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政治意识强,接受新鲜事物快。无论是担任评论科长、文教部主任,还是担任《经济生活报》总编辑、报社副秘书长,他都紧跟时局,呕心沥血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夙兴夜寐撰文编稿,带病勤恳工作了20多年。第三次手术后,他虽然身体羸弱,却依然关心国家大事。每次见面,第一句话往往是:“有什么消息和大事?”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我俩相知相交倏忽已过50余载。那些交流心曲,袒露隐私,远不间亲,新不间旧的历历往事,不时浮上脑海。两个家庭相距二千里的学子,能够如此相遇相处相亲半世纪,就像是前世修来的“缘分”。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钱塘江 00020 缘分 2014-10-24 3663100 2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