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记者探访三替公司搬运工——

中年汉子挑大梁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盛相良

  每当人们喜迁新居或购置大件家具时,就会想到他们——搬运工。他们用双肩挑起重担,用汗水洗刷压力,只为让人们的生活变得轻松方便。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城市搬运工的脸庞越来越沧桑,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记者跟随几位搬运工,体验他们的艰辛工作,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日均搬运两吨货

  10日上午,记者跟随三替搬家公司的4名员工来到杭州西溪路531号,当天要搬的是一家小单位。

  带头的方良言告诉记者:“最麻烦的就是拆卸家具。”到了目的地,方师傅领着木工拆卸办公室里的10多张办公桌,半个多小时后,办公桌变成一堆木板。他们小心翼翼地把拆卸下来的螺丝、螺帽包好,在各块木板上标上编号。“少了一颗,办公桌就装不上了,一定要仔细。”方良言仔细嘱咐。

  方良言今年46岁,做搬运工已经21年,他说:“我们一般每天搬4趟,每趟差不多1.5吨,1个司机,另外3个人搬,每人每天差不多要搬两吨。”

  8时10分,方师傅开始带领另外两名搬运工弓着背往楼下搬运。虽然有电梯,把桌子从室内转移到电梯内,再搬上货车,也颇费周折。每个搬运工的双手都紧紧攥着捆绑的布条,臂部青筋暴突,一趟下来,满头大汗。

  最难的是搬钢琴,一架钢琴一般200多公斤。“新手根本吃不消。”方师傅介绍说,搬钢琴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格外小心。在进电梯或楼层高度不够时要猫着腰,必须做到背、腰和腿协调一致。钢琴两头轻重不一样,搬的时候还要注意平衡,每一步都考验着搬运工的体力和能力。

  8时40分,货车被装得满满当当。方良言擦了一把汗,喊了一声:“出发。”

  受人猜疑无处诉

  方良言心态很好,平均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让他觉得很满意。他说,公司对员工比较照顾,逢年过节会发点福利,感觉挺好。

  偶尔也会有让他憋屈的时候。“搬家的时候,东西比较乱,很容易少东西,我们有时候会被怀疑偷东西,我们也无法解释什么,郁闷。”

  三替家政公司搬家部经理丁富珍告诉记者,她最头疼的就是一些在网上自称“三替搬家”的人,结果到了客户那里坐地起价,被举报后丢下一个烂摊子,由三替公司去收拾。

  很多时候,矛盾就这样化解,事情也就过去了。不过,有位熊姓的河南师傅就没这么幸运了。

  当时,他跟着搭档陶师傅,开车来到位于上塘路和湖州街交叉口的清宸公寓小区搬运物品。保安过来告诉陶师傅,停在小区的车是要收费的,言语不和,升级为动手打架,熊师傅腰椎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

  后继乏人令人忧

  方良言有时想,现在干搬家这个行业的人,年龄都不小了,以后谁来干呢?

  老方的担心并不多余。据丁富珍介绍,他们部门148名一线搬运工人,平均年龄近40岁。她说,自己11年前刚来这个部门工作时,还有很多小伙子,现在基本是中年面孔了。

  “以后,哪还会有年轻人来做搬运工?”51岁的搬运工人杨师傅告诉记者,他车队里6个人,都是40岁以上的大叔。在他看来,这份工作天天风吹日晒,纯粹凭体力吃饭。而且有时挺憋气,得不到人家的尊重,自然不受待见。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的“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和上一代不同,他们希望能找个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或者有发展前景、有上升空间的工作,比如去工厂打工,去餐厅做服务员。像搬运工这样赚的只是辛苦钱,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他们就不太愿意去做。

  “除了提高机械化水平,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丁富珍建议,应提高工人薪资,保障福利,倡导全社会营造尊重体力劳动者的氛围等,吸引年轻人走进来、干得欢、留得住。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中年汉子挑大梁 2014-10-17 3655174 2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