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办实事 解难题 谋发展

舟山领导干部下村服务群众

  本报讯 (记者 张品方 见习记者 翁杰 通讯员 庄其异) 最近,舟山市255名党员领导干部陆续分赴渔农村,履行为期一年的村“第一书记”职务。他们将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帮助村里强化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改革创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熟悉渔农村工作的“第一书记”来自市、县(区)四套班子领导和市、县(区)直属机关的正职以上领导干部,分别被安排到本人的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或曾经工作过的村任职。按照计划,在一年时间里,他们将每月驻村工作两天以上,全年不少于24天。

  回“老家”任职,压力实在不小。今年4月底开始这项工作试点的嵊泗县,副县长何国忠几个月里已有8次到任职的黄龙乡峙岙村走访调研,与村干部和群众一起谋划发展大计,探讨基层改革创新思路。他说,如果不能给村里带去实实在在的变化,将无法面对父老乡亲。

  “‘第一书记’是阿拉村里的粘合剂。”在嵊泗县菜园镇大鱼岙村,“第一书记”王兴军上任后,发现村班子成员由于发展思路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形成合力,就把强化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的着力点。为了化解村干部们多年来的矛盾和误解,他把8名村班子成员请到自己的家中,叙乡情,说问题,谈思路,让大家敞开了心怀,误会终于化解。眼下,村干部们心往一处想,正在筹建牡蛎养殖基地,为村民致富闯出一条新路。

  “第一书记”是村里的“领航员”。五龙乡黄沙村要发展渔家乐的想法由来已久,但由于村干部对如何开发意见不统一,规划中的渔人码头项目迟迟未动。嵊泗县政协主席周振海帮助村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短短3个月,渔人码头部分建成并投用。在渔人码头上,看着16艘崭新的休闲渔船满载着游客驶离,在岸边接待下一批游客的村支书王永平开心地告诉记者:“多亏‘第一书记’出谋划策,让村里每年至少多进账几十万元。”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舟山领导干部下村服务群众 2014-10-16 3655149 2 2014年10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