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老家

海岛渔乡的逐画梦

  核心提示:青砖黛瓦,彩画爬满农舍白墙;青山绿水,采风者绘下乡间美景;田畈山塘,村夫农妇勾勒生活的畅想。短短几年,画画这件事儿,让曾经的深山冷岙引来如织的游客。在舟山定海区新建社区的新农村,乡村画卷里,有着村民们对未来的希冀,对精神家园的寄托,现下,他们正拿起画笔,共同描绘他们的逐画梦。

海岛渔乡的逐画梦

  本报见习记者 翁杰

  区委报道组 康明军

  山村画板

  “老乡,壁画村怎么走?”在定海区干 镇,不时有慕名而来的自驾游游客这样向人询问。新建社区由南洞、里陈、黄沙这三个紧邻的自然村组成,又称“南洞艺谷”,如今尤以“壁画村”闻名。

  徜徉在村间小路,两边的农房墙上绘满了彩画,令山村平添几分别样风情。这里,有“红梅喜鹊报春晖”,一只硕大的喜鹊在红梅花丛中回首远眺,神态惟妙惟肖,好似就要越墙而出;有穆桂英挂帅图,只见一女子头戴凤冠,体挂红棉百花袍,英姿飒爽且不失女性柔美之风;还有卡通画《猫和老鼠》,张牙舞爪的汤姆和机智聪明的杰瑞在墙上展开追逐……

  白墙是“画布”,水塘、田畈、民宅等一应所有又何尝不是。2009年,新建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金红以打造全国艺术类写生基地为蓝图,挥毫落纸,开始了一幅特别的新农村建设画作。

  几年来,画卷的内容日渐丰富,水塘中建起了渔人码头,静静地泊着6条旧式木质渔船,还原正在消失的传统渔业场景;田野上,多了一列饱经沧桑的退役绿皮火车,成片的向日葵在一旁怒放;不远处,曾经破败的农舍经社区统一改造,成了一幢幢具有舟山海岛特色的仿古建筑。

  “壁画、渔船、火车、远山近水,如此多的作画素材让这小小的山谷成为艺术生采风的胜地。”舟山市东海中学老师裴海涛已数次带队来此采风,这次一同前来的还有20多名刚学水彩画的学生。

  孩子们在水边画着风景,看风景的游客纷纷在他们身后驻足;青山绿水、火车、渔船装饰了他们的画板,而他们专注的神情和稚嫩的习作也装点了山村的画卷。去年,社区共接待艺术学院大学生数千人,这些师生不仅在村里吃住消费,更带旺了人气。

  吃“画”而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今更多南洞人“吃”画而富。

  60岁的村民颜亚琴天蒙蒙亮就出发去镇里采购。“社区让咱负责这批采风师生的一日三餐。”虽然每个学生缴的30元伙食费并不多,但颜亚琴还是想让孩子们吃好些。晚餐格外丰盛,清蒸螃蟹,凉拌海蜇,牛肉炒芹菜,荤素搭配。

  村里为采风师生提供饭菜的人家共有15户,大家依次轮流接待采风团队。去年,颜亚琴共接待近十次,家里因此多了五六千元的“外快”。

  袁善娟在南洞村最早一批办起农家乐。2010年,在外做海鲜生意的她听说村里采风的人越来越多,回到村里和姐妹、弟媳四人合开了农家乐。“全靠画招揽客人,招待的都是画画的人、看画的人,干脆农家乐就取名‘画春园’吧。”

  红烧肉,酱爆辣螺、糖醋马鲛鱼、手撕牛肉……别看袁善娟的农家乐并不大,掌勺的弟媳可不简单,烧的菜一点不比大厨逊色。小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还接待了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世界各地的游客。

  现在,已有10多户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到村里办起农家乐,有的一年能赚10多万元。

  村里游客多了,70多岁的周荷叶在自家小院里辟出一块地开起小卖部,不仅面包、饮料等卖得火爆,她家自产的水果也成了畅销品,橘子、桃子、西瓜等放在店里,转眼便卖完了。她还从城里买来8台便携式烧烤炉,以50元一天的价格租给游客。“旅游旺季的时候,单靠出租烤炉,一天就能赚四五百元。”

  笔绘未来

  美丽的“画村”初现雏形,不少村民也因画而富,南洞人的逐画梦已经圆满了吗?不,村民们还畅想着一幅更为波澜壮阔的画卷。越来越多的村民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拿起了画笔。

  前年,在社区及多方努力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知名画家张高俊被请到村里,不仅在此办起村级美术馆,还开设绘画培训班。2012年11月5日,一群从没抓过画笔的农民成了他的弟子。

  1年多来,这样的农民画培训班已经开了5期,每期10天,前3天为描底课程,之后进入上色课程。对这些零基础的学生,张高俊耐心地讲解绘画的历史、技巧,教授绘画的基础课程;而对老学生,张高俊又会视村民学习进度传授新的绘画技艺。如今,已有50多个村民参加过他的培训,其中年龄最大的学员是81岁的周德英,经过10天的学习创作,绘制完成了他的第一幅画——《春耕图》。

  “这些渔农民对大海的淳朴感情,通过画笔能直白地表达出来。”不少村民的习作乍看像是随意的涂鸦,但在余金红看来这里面孕育着一个产业和“画村”的未来,“渔民画是极富舟山特色的东西,等村民绘画技艺再成熟些,可融入到挂件、茶具、壁挂等纪念品中,作为画村文化游的一大卖点。”为了鼓励更多渔民参与学画,新建社区还发给每位参与学画的村民每天50元的劳务费。

  对一边搞农家乐一边学画的向桂珍来说,学画拿工钱,并不是她学画的初衷。“画画,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就像城里人去看电影、听歌剧一样。”只要不是旅游旺季,张老师举办的培训课向桂珍几乎一次不落。她还将自己的画作装裱起来,高高地挂在自家的农家乐餐馆里,若有客人问起,便自豪地向人介绍。

  两年时光让张高俊对这个正在申报“浙江省文化创意小镇”的社区充满感情。对于“画村”该如何继续画下去,张高俊有不少想法:若要吸引更多采风“回头客”,村里画的气息应该更浓郁些,多打造些供学生采风的元素;“壁画村”既然名声在外,就要用好它,不仅壁画要经常更新,还应该将渔农村文化融入其中,可在壁画上再现传统渔业捕捞过程。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20 海岛渔乡的逐画梦 2014-10-14 浙江日报2014-10-1400008;3636521 2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