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老家

披云山上觅仙草

  市委报道组 鄢鸣

  披云山地处闽浙交界处,是浙西南的一座名山。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其名,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主要发源地之一。山中奇峰叠起,万木葱茏,奇花异草遍布,怪石林立,令人叹为观止。

  7月的一个午后,龙泉市竹垟乡局下村的张根发正拿着遥控器换台,突然,电视上一个画面吸引了他:一位专家拿着一块长着几个鲜艳蘑菇头的姜块样东西,介绍这种野生植物,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严格,但药用价值非常高,尤其对癌症有一定的疗效……

  “这东西不就是我们家祖传草药‘地杨梅’吗?它也是生长在海拔1680米高的披云山原始森林里,晒干煎汤服用后,对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可以说是药到病除,‘地杨梅’会是专家口中的抗癌药吗?”老张犯了嘀咕。

  县城问药

  老张是民间郎中,开了一家草药铺,这门行当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所以在方圆几里内小有名气。“地杨梅”这味药,是他的爷爷当年在披云山寻药时发现,一直传到现在,除了他们张家,没有人知道这个草药生长的地方。

  “如果真跟电视上看到的草药一样,那我可是要发了。但是这样一来,家族保守百年的秘密肯定守不牢了,会有很多人跟着去挖,这样会不会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看到这个节目后,老张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有兴奋也有矛盾。

  局下村是龙泉一个偏远山村,交通十分不便。这几年,龙泉市积极鼓励高山远山农民异地搬迁,老张一家也搬到了隔壁的全国中心镇——八都镇的下山脱贫小区里安家,每年只有到秋天,也就是“地场梅”生长的季节时,才会回老家。

  思来想去,老张决定还是等“地杨梅”可以挖的时候,拿去给有关部门鉴定一下。熬过夏天,等到白露过后,老张赶到披云山挖了一袋“地杨梅”,下午便拎着宝贝进城“鉴宝”,最重要的是,他还想了解市场销售信息。

  老张满怀希望,先后跑到龙泉市医药公司、农业局、药监局,工作人员都说不认识,老张有点沮丧,难道自己想多了。怀着最后一丝希望,老张来到林业局,很幸运他碰到了一位热心的工作人员王远长,在交代了事情的始末后,王远长先是帮“地杨梅”拍了照片,发到本地的QQ群和论坛上,希望能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又继续在网上搜索信息。

  就在没头绪之时,王远长的同事无意间说了句,以前看到有篇新闻说曾在松阳县的箬寮发现一种蛇菰科野生植物,我看跟这个有点像,但也没有确定是什么名字,还称是丽水首次发现。这句话提醒了王远长,按照蛇菰科这个方向,他在网上搜到与“地杨梅”极其相似的“鹿仙草”。

  这一搜索结果,让老张原本沉下去的心,又兴奋起来。百度上显示:鹿仙草,为蛇菰科植物,功能主治益肾养阴、清热止血,主肾虚腰痛、虚劳出血、痔疮出血,药理作用有显著的抗肝癌作用。

  但仅凭一张图片,并不能确定“地杨梅”就是鹿仙草,而且按照百度说明,鹿仙草也没有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的功效。

  热心的王远长又想起临安有个药材市场,他立即拿起电话联系,又找到磐安林业局帮忙打听这方面的信息。等到下午6点,QQ群、论坛上、磐安同行都没有动静,老张只好悻悻然地回家等待消息。

  两天过去了,王远长那边还是没有消息过来,“地杨梅”的身世,像一个扑朔迷离的悬念,让老张饭不思夜难寐。

  深山探药

  为了揭开“地杨梅”的身世之谜,谨慎的王远长提议老张带他进山,去现场看看,多拍些照片,或许能为他提供更多的帮助。老张欣然同意。

  就在进山的前一天晚上,王远长的QQ里收到磐安同行回复的资料,这是他找到资深植物分类专家陈征海看过图片后写的。资料说,该类植物属于蛇菰科蛇菰属,如果照片是拍自浙江的野生植物,那很可能是疏花蛇菰,以前叫穗花蛇菰,我省浙南有产,全草入药,为行气止痛剂,可治痔疮、虚劳出血、腰痛等,有资料称对肝炎疗效颇为显著。但不是鹿仙草,浙江没有鹿仙草。蛇菰很多都有药用价值,但网络中抗癌作用药效有夸大。目前,磐安的药材市场还没有蛇菰的购销业务。

  悬念到此,似乎有点浮出水面,但毕竟陈征海没有亲自看到实物,也不能十分确定。

  为了得到确切的求证,老张带着王远长进了披云山,老张家的草药大多采自披云山。披云山中,有著名的天师庙,庙中供设着道教创始者张天师(张道陵)的塑像,是人们为怀念传说中为百姓造福的张天师而建造,从古至今,千里迢迢来此进香、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一路披荆斩棘,两人走到披云山半山腰一处由三节大石头叠起来的地方,老张伸手一指,到了,“地杨梅”就长在这块区域,这里可是宝地,我从不告诉别人,这里局部气候自成特点,植物品种十分丰富。

  老张熟门熟路,很快就找到了从地下冒出的“地杨梅”。老张说,这东西很神奇,只长在阴暗地方,将根深深埋于地底,只露出小小的蘑菇头,不懂的人真难以发现,就算发现了,也会认为是有毒的蘑菇。不过“地杨梅”的生长周期不长,每年过了白露才开始长,到深秋就枯萎,其间还有獐子一类的动物会以此为食。

  王远长拍了照片,又在现场挖了一些“地杨梅”,蛇菰很容易挖,长得浅,拿手指一抠就抠上来,只是下面那条树根要用力拔。刚挖出的“地杨梅”,颜色富有光泽,更接近于煮熟蛋黄一样的颜色。

  结束了探药之行,王远长匆匆回办公室。巧的是,龙泉市林业局正在举办一堂植物分类的知识培训课,王远长立即把自己上山的成果送到讲课老师面前。

  老师一看就说,这个可能是穗花蛇菰,一种寄生在树根上的植物,可入药,作为药材还没有形成市场。浙江有两种蛇菰,凭花形来确定,如果开花长成穗形,就是穗花蛇菰,如果没有穗,就是杯茎蛇菰。两种蛇菰都比较少,只在浙南分布,而且对生态环境要求高,所以比较珍稀。

  悬念到此浮出水面,老张得知结果后,怅然若失。但是药材的珍稀性和对生态环境的高要求,又让他欣慰,“至少说明我们龙泉生态好。”

  结束了“鉴宝”的老张,如今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有识货之人上门收购,让山区的农民多一条增收渠道。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19 披云山上觅仙草 2014-10-14 3628931 2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