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艺术品收藏

第二届十大浙江民间典藏精品

直径27.5厘米 厚1.1厘米

  第二届十大浙江民间典藏精品

  第二届浙江民间典藏精品大展之“十大浙江民间典藏精品”,主要是从全省推选活动征集到的千余件各种门类的民间收藏品中仔细甄选而来。大展组委会专家组成员经过仔细审定商议,确定最终入选名单从参与此次省博物馆“五侯鲭”主题展览的展品中产生,一共10件,分别是:双龙云纹镜(辽代)、“上京都僧录司”款龙纹镜(金代)、三牺神兽铜鼎(战国)、原始瓷(战国)、双系双鱼瓶(唐)、秘色人物纹注子大碗(五代)、金漆狮子(一对)(17世纪)、犀角雕螭龙杯(吴大徴旧藏)(16世纪)、玉蝉佩(清)、灵芝角子母鹿摆件(清)。

1.双龙云纹镜 辽代

直径27.5厘米 厚1.1厘米

  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两条张牙舞爪的龙环绕镜钮,右龙头上尾下,曲颈张口,角曲须飞。其右前肢伸至龙尾部,爪指张开。其左后肢支撑于地与尾部相纠结,右后肢则弯曲作匍匐状;左龙头下尾上,曲颈昂首,张嘴吞珠,角伏须扬,右前肢伏地,左前肢作争珠状。外围一圈如意祥云纹类似花瓣作整齐排列。双角后翘,张口吞珠,背鳍、腹、甲、鳞片、肘毛均刻画细密,龙爪筋腱,伸向四方。龙身周围流云衬托,近缘处祥云纹环绕一周,以示飞龙在天,飞跃盘旋。

  此镜强健腾跃的龙体和矫健的四肢具有独特卓异的动律美、节奏美和力度美,展现了飞龙威武雄健之龙镜的磅礴气势和阳刚气概,并且尽情地寄予着炎黄子孙的祥瑞思想,更显示出中华神龙的阳刚之美,华夏之魂的伟大气魄。背铸龙纹若凌空腾起,其盘蟠绕弩距之势毫不亚于唐之盘龙镜。近缘处留云纹陪衬,既富有动律美感,也富于装饰美感,并以此烘托龙的驰飞速度感,体现了神龙的无限活力和无比神力,寄寓了人们对龙的崇拜。此镜的艺术表现力倾注了当时的人间风情与意趣理想以及皇权意念,是意、形、美的完美融合。

2.“上京都僧录司”款龙纹镜

 金代

直径24.5厘米 厚0.6厘米

  圆形、圆钮,主题纹饰为龙身作“C”形绕钮盘曲,龙头在右,面向中心作吞珠状。双角后翘,张口吞珠,背鳍、腹、甲、鳞片、肘毛均刻画细密,龙爪筋腱,伸向四方。龙身周围流云衬托,近缘处祥云纹环绕一周,以示飞龙在天,飞跃盘旋。强健腾跃的龙体和矫健的四肢具有独特卓异的动律美、节奏美和力度美,将飞龙威武雄健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纹饰集装饰之美、工艺之美、意境之美、精神之美于一身,充分体现了此龙纹镜的磅礴气势和阳刚气概,并且尽情地寄予着炎黄子孙的祥瑞思想,更显示出中华神龙的阳刚之美,华夏之魂的伟大气魄。背铸龙纹若凌空腾起,其盘蟠绕弩距之势毫不亚于唐之盘龙镜,有白居易“背有九五飞天龙,人人呼为天子镜”之喻,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三牺神兽铜鼎 战国

高7.5厘米 两耳宽8.6厘米

  饪食器。深腹,圆底,鼎盖上设三兽钮,鼎盖从中心向外作三重分布,分饰螭纹,盖中心设有首纹钮,钮中贯以绞丝纹圆环。腹壁设腰脊一道,上下均饰蟠螭纹,下承三兽形蹄足。

4.原始瓷 战国

口径19.5厘米 高28.5厘米

  直口,弧肩,弧腹斜收,平底,肩部附对称的两个铺首,腹部和肩部各饰蓖齿纹一周。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的杰出之作。

5.双系双鱼瓶 唐

高26厘米 口径4.4厘米 底径9.9厘米

  青黄釉,釉质润厚,部分开片。瓶的整体造型如两条开膛的鱼合在一起,小口,颈部有一台阶,似为承重所设。口两侧有双系可供系带,系下是鱼背鳍,似为美观所装饰的。该类似双鱼瓶有一种背鳍是开槽的,可供穿带使用。鱼的其他花纹都是以刻画工艺来表现,鱼尾合为喇叭形高圈足。双鱼瓶为唐代流行样式,有唐三彩的、白瓷的和黑釉瓷的,大部分都是穿带型的。

  华夏文明是源于黄河长江的大河文明,鱼是最先熟悉崇拜的生物之一,特别是双鱼,因其与女阴轮廓相似,又腹中多子而被敬为生殖崇拜。至少在春秋时期双鱼相交的观念被道家演绎为生命不息的阴阳宇宙观,成为道家标志图形。

6.秘色人物纹注子大碗 五代

高13.3厘米 口径21.5 厘米 足径13.8厘米

  青釉,釉质润洁匀净,无开片。碗形制硕大,深腹撇口,外壁四个海棠开光内划高士人物饮酒纹,四个画面两个内容,一是刚开始喝酒,有酒樽,樽中有勺,持盏欲饮;二是喝酣了,左袒散热。碗心划四荷(合)如意纹。圈足满釉外撇,底部九个条形支烧痕。此类深腹大碗应该还是烫酒用的注子碗。

  五代由于发明了匣钵合口封釉技术,能够保证成品匀净的青釉,所以该注子碗是成熟时期秘色瓷作品。类似的注子碗和注子在辽统和十三年(995年)韩佚墓出土过,其坐饮人物是刻在注子上的,场景与注子碗内底划对飞鹦鹉纹,该件碗内心刻划四合如意纹,其四荷竿茎端部为如意头,与北宋早期常见的四荷纹不同。根据上述特征该件器物年代定在五代比较合适。

7.金漆狮子(一对) 17世纪

高96厘米 宽46.5厘米 深80厘米

  漆器制品,夹苎胎,狮子气韵生动,神情不怒自威。一只抚狮,一只戏球,细节处理别致、写实。

8.犀角雕螭龙杯(吴大徴旧藏)

 16世纪

高11.2厘米 宽19厘米

  犀角器形硕大,包浆滋润亮丽。内壁雕琢成矩形,棱角分明,两小螭龙攀爬其上,内外口沿雕回纹边饰,杯柄透雕大小七条螭龙相戏,姿态生动,外壁浮雕兽耳纹,四壁出戟,戟面雕八宝纹,为清初犀角雕精品,十分罕见。足边篆刻六字三行铭文:愙斋所藏儿觥,底雕“螭龙”款,为清初大收藏家吴大徴旧藏。

9.玉蝉佩 清

长8厘米 宽5.2厘米

  青白玉,玉质如脂,尾部略带皮色。玉蝉非常写实,以圆雕法再现了蝉的真实面貌,翼纹用双面减地阳起弧线表现,腹部用浮雕技法表现三对灵活的腿脚,用单面斜刀表现下腹的褶皱,活灵活现。玉蝉坠以织编黄丝线双股穿越天地孔,以珍珠钮和碧玺扁珠配饰,有皇家之气。

10.灵芝角子母鹿摆件 清

长20厘米 高9厘米

  整块籽料白玉雕琢而成。与其他衔芝双鹿不同的是两只鹿头顶不是双叉角,而是各顶一个祥云状灵芝角,灵芝角上有淡红的皮色,隐喻“鸿运当头”;双鹿双芝有“福寿双全”之意,极具吉祥意义。


浙江日报 艺术品收藏 00012 第二届十大浙江民间典藏精品 2014-10-09 浙江日报2014-10-0900017;浙江日报2014-10-0900018;浙江日报2014-10-0900020;浙江日报2014-10-0900028;浙江日报2014-10-0900037;浙江日报2014-10-0900041;浙江日报2014-10-0900022;浙江日报2014-10-0900025;浙江日报2014-10-0900031;浙江日报2014-10-0900033;浙江日报2014-10-0900038;浙江日报2014-10-0900042 2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