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艺术品收藏

收藏小常识

  收藏小常识

  收藏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对前人遗留下来的一些文化遗存进行研究,我们今天所讲的文物的意义和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对“文物”的理解和我们今天不完全一样。“文物”一词见于《左传》,“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这个“纪”和我们今天说的记录的“记”是一个概念。“文”和“物”是两样东西,“文”就是文字,“物”就是古人所遗留下来的器物。到了隋唐时期,对于文物的理解基本上和我们今天一样。明清时文物被称为古董。古董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古董”,还有一种是“骨董”,这两个词是一个意义。近代邓之诚先生有一本书就叫《骨董琐记》。今天有人管收藏叫古玩,那是从乾隆以后开始的,称之为“古玩”或“文玩”。文物是一个物件,记录着曾经的历史,可是被称为古玩、文玩以后,就开始重视它的玩赏性质,而且逐渐成了一个阶层的时尚。

  我国自汉代开始,历代皇宫中都收藏有珍贵的图书并设有“秘阁”用来收藏,同时在皇宫中还收藏着大量的奇珍异宝、书画和工艺美术等珍品。到了宋代,宋徽宗所收藏的古器物达6000多件,分别收藏于崇政殿和宣和殿。士大夫们也是竞相收藏。欧阳修、赵明诚等都曾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赵明诚与夫人李清照一起鉴赏古物,著有《金石录》。清代,无论是在文物的收藏或者是研究方面都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清朝初期,文物大多集中在内府,历代的精品、珍品,如古代的青铜器、卷轴书画、宝石玉器,大都藏于建福宫、乾清宫、养心殿、宁寿宫、御书房以及圆明园等地,乾隆时建的“三希堂”则是人尽皆知的书画宝库。

  民间收藏也是一支重要的收藏力量,浙江收藏也因为经济发展的因素风生水起。以下我们介绍一下此次“五侯鲭”展览中展出藏品涉及的常见门类和相关的文物知识。

  玉器: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是以精彩的玉器文化闻名于世。夏商周时期,玉器作为礼器在祭祀中占有重要地位,《周礼》、《穆天子传》、《尔雅》和《吕氏春秋》诸书都述及昆仑山玉作为贡品运入中原地区生产玉器的情况。殷妇好墓就出土了不少珍贵的玉器,其中许多器物用新疆玉做成。因此,昆仑山玉,最迟在商代后期就可能作为我国琢玉用料。春秋战国的玉器中,装饰品占了70%以上,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对玉高度崇拜。汉代“玉有五德”这一说法深入人心,玉器成为身份等级的象征,汉代诸侯王墓葬出土大量的玉器,材质精美,琢制精细。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器,几乎全系新疆玉做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玉器的衰落期。隋唐五代,玉器虽然没有金银器那么耀眼,但是已经显示出复兴的迹象。宋辽金时期,玉器走下神坛,步入民间,是古代玉器发展中的重要转折期。由此,玉器制作也开始有了官作和民作的分野。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的空前发展。

  越窑:

  越窑,在唐代就蜚声海外,日本学者三上次男《陶瓷之路》就提到在埃及的福斯塔遗址出土的唐代瓷片中以越窑的数量最多。唐代文人对越窑也是倍加赞赏,中唐时期陆羽的《茶经》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文中将产品以地域名冠之,称“越瓷”、“越州瓷”,通篇没有以“窑”名之。晚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除赞美越窑瓷器釉色之美外,首先以“越窑”称之,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是现代人们能看到的最早的以“窑”名之的制瓷生产场所,很显然以后人们所说的“越窑”都是因循陆龟蒙诗文中的称呼。根据五代宋文人的诗文和历史文献资料,陆龟蒙所说的越窑当指上林湖周边的窑场。

  中国古代铜镜:

  中国古代的铜镜是青铜器物中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类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的器物。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4000多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实物资料综合反映出铜镜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元、金)等几个阶段。不同时期的铜镜的形制、纹饰、铭文等也各具特色,从而折射出古代铜镜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兴衰变迁。在4000多年铜镜发展史中,铜镜因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而在历代被人们多珍视向往,换言之,正是由于人们对于铜镜的心理需求始终未泯,而使得铜镜在4000年发展历程中,兴也好,衰也罢,始终因为其艺术性、实用性、多功能性(祈福、宗教法器、装饰等功能)而从未退出历史舞台。

  越国文化:

  “越之前君无余者,夏禹之末封也……禹以下六世,而得以帝少康,少康恐禹祭之绝祀,乃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越国王族为夏王朝后裔,公元前6世纪,允常拓土称王,建立浙江历史上第一个王国——越国。越王世系在允常之前无法明确,从允常称王起越王世系为:允常——句践——鼫与——不寿——朱句——翳——之侯——不扬——无疆。越国最初的疆域大致以浙江为界,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越国及其部落的最终沦亡,是在秦王嬴政时,秦统一中原后,对浙东的於越族进行镇压,於越族不断流散,越遂消亡。由于远离中原地区,关于越国的历史文献史料缺略,仅散见于各书的零星记载,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物遗存显得尤为重要。

  宫廷文物:

  此次展出的30件宫廷文物展品,基本囊括了文物杂项的极大重要门类。题材广泛,佳作纷呈,其大多数展品来自于宫廷内室,是当年的宫廷造办处出品,称之为“宫廷艺术品”。而“宫廷艺术”这个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率先提出的。宫廷艺术吸收民间艺术,比民间艺术更精细、更规矩。而宫廷艺术品的主要消费者便是处于上层的统治者,因此又被称为“上层文化”。宫廷艺术品就是在宫廷这个小社会使用的各种艺术化的生活用品及装饰用品和器具以及建筑物。宫廷艺术品更是代表了当时艺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中国宫廷艺术品的极致和高超水平,尤以明、清为最。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和没落的时期。清康熙以来,由于政局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积聚,为宫廷内务府造办处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康熙时期的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品种、数量、工艺等方面均已达到了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水准。清代工艺品用料十分讲究,采用多种技艺。其形式、工艺与品种堪称中国古代器物的巅峰之作,其技艺更可谓出神入化、空前绝后。


浙江日报 艺术品收藏 00012 收藏小常识 2014-10-09 浙江日报2014-10-0900015;浙江日报2014-10-0900016 2 2014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