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理论视野

地方人大建设三题:成就、挑战及完善

  张学明

  地方人大建设尤其是县乡人大的制度创新与实践,已经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之一。如何加强地方人大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命题。

  成就卓著

  从总体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以说是地位独特,运行顺畅,历经风雨,不断向前,60年来成就巨大。虽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破坏,但在建设民主与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仍然坚定不移,使该制度不断完善向前。以温岭为例,人大制度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迄今为止,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组织架构,有了一套运作程序和相关制度,有了不少领域广泛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探索成就。比如,参与式预算、法官检察官绩效评估、代表工作站创建、代表分组监督等实践,使人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临挑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正走在大路上的制度,从制度的实践和执行结果看,还面临自信不够、创新不够、刚性不够、实效不够、回应不够等问题和挑战,因此还有较大的改革、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从外部形势看,一是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对人大工作带来了新态势。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提出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对人大工作带来深刻影响,要求我们不能再以惯性的思维和方式来做人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使人大工作更具时代特色和创新活力。

  二是党的执政方式和理念的转变,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执政理念最大的变化就是法治理念的逐步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两大改革总目标之一。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第一线的人大,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肩负着重任。

  三是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人大工作提出了新期盼。人民群众期待更多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人民民主的主渠道,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从自身实践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特别是在主权在民、代表选举、民主集中、人大工作这四项制度落实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

  创新完善

  改革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动力,需要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协同推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个必须”的要求,实现五个转变:

  一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我们党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人大必须在法治建设中真正发挥核心作用,政府自身要带头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并真正形成全民守法习惯。

  二是从守成向创新转变。形势在变、时代在变、人民的期盼在变,人大也应该紧紧跟上,树立创新的理念和精神,改变“守摊子、过日子、老样子”的现象。

  三是从被动向主动转变。人大工作者应是仰望星空者,要主动承担起坚持、完善和发展根本政治制度的思考者、组织者、实践者、创新者之责。

  四是从程序性向程序性与实质性并重转变。老百姓对人大的评判,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人大到底有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五是从少数人决定向多数人参与决定转变。人大工作的根基在人民,惟有人民积极和广泛的参与、支持,人大工作才能获得强有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为温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视野 00008 地方人大建设三题:成就、挑战及完善 2014-09-19 3622166 2 2014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