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非银金融业
记者 杨军雄
记者 杨军雄
随着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浙江经济中的金融问题成为当前全省上下极为关注的问题,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部分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叠加显现,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亟待破题。
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程惠芳教授和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董事长兼总经理孙永祥博士。
问:目前我省企业融资情况如何?
程惠芳:从目前融资情况来看,我省企业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占资本市场比重不高,导致全省信贷GDP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的负债水平普遍高。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达到7%至20%,给本身盈利能力下降的企业带来过重的负担,带来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此外,我省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占22%左右,与浙江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银行需要风险控制,已不可能无限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因此,优化金融结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已势在必行。
问:新常态下,我省应该如何发展金融服务业?
程惠芳:金融有双重属性,它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产业,而且是高端产业。同时,它是实体经济更紧密的成长伙伴,经济越发展,地位越重要,对转型升级的撬动作用越大。在新常态下,浙江在淘汰落后产能同时,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业。同时,要注重风险管理,关注两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和房贷断供风险。
孙永祥:尤其需要大力发展非银金融业,目前银行仍然是融资主渠道,但长远看,非银金融比重提升是大趋势,它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需要发展股权交易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等直接融资机构。
问:新常态下,我省金融服务业应该怎样服务实体经济?
孙永祥:从经济数据来看,经济显示出了下行压力,新常态之下经济会面临许多挑战和任务,要深化对金融业改革,以改革促效率,由经济转型到制度转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首要就是要适应新形势,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大直接融资比重。
程惠芳:新常态下,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就是新技术产业: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发展,需要新型服务业与之配套。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也是新型服务业重要内容之一。
结构调整时期,企业并购重组数量会增加,进程会加快,离不开金融支持。需要加快股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满足企业并购需求。此外,通过培育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换,加速科技型企业发展。
当前股市显示出走强的趋势,我省还需要加快上市公司的培育发展,引导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带动企业发展和消费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