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美丽乡村·老家

草帽头,食飘香

  本报记者 斯信忠

  露浓压架葡萄熟,天气凉爽的一个下午,亲朋好友一行,慕名来到了临海市河头镇草帽头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陈传辉热情地迎了出来,让我们在浓荫如盖的葡萄架下休憩。

  临海市河头镇种植葡萄已有多年历史,7年前,大学毕业的当地青年陈传辉也和几位农民合力种起葡萄,并在这葡萄园一旁办起了集吃、住、玩一条龙服务的农家乐。在主人的盛邀下,我们踏进葡萄园,串串葡萄映眼帘。一个上小学的孩子好奇地问:“为何用纸袋包起来?”大人们哈哈一笑,解释到:“为的是不让虫子、鸟类‘侵犯’,否则容易造成果实缺陷,形状不美观。”

  “大家自已采摘啊!”主人一招呼,来宾们便上前用剪刀剪下熟透了的葡萄品尝,“好甜啊!”一声声感叹后,传辉骄傲地说:“是啊,我们用科学种管方法,使葡萄的糖度达到了20度以上。但口感极佳,没有甜腻感。”

  “串串葡萄串心缘,甜甜紫果甜入脾。”品尝后,深感河头镇的大石葡萄风味的确特佳,令人回味。不知不觉,时已黄昏,已到晚饭时间,来到“草帽头农家乐”一尝土味。在石头叠起来的别具一格的石头屋里,冬暖夏凉,颇有山区建筑风格。

  为何合作社、农家乐都取名“草帽头”?陈传辉说,乡下农民夏日干活喜欢戴顶草帽,为了取个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名字,让人过目不忘,所以用草帽开头取名。好一个有趣的名字,让人印象深刻。

  当地出产的全国名茶勾青和虾加工而成的“茶虾”,鲜美无比;葡萄和土鸡碰撞烧出的“葡萄鸡”可谓风味独特;而“大石垂面”,真是让外来的客人好奇良久,这被评定为临海名小吃的“大石垂面”,是用手工捏、揉、捶而成,具有韧和耐煮不易糊的特点,让在场客人大开眼界,纷纷说今天饱了“眼福、口福”。

  游过,吃过,草帽头给我们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世外桃源,流连忘返。”告别时,大家不禁说了句:我们还会再来的。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老家 00020 草帽头,食飘香 2014-08-26 3586473 2 2014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