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酬少了,竞争更激烈——
代驾,风光不再
记者 余勤 通讯员 盛相良 沈听雨
本报杭州8月14日讯 近日,“手机代驾”软件悄然登陆杭城。点一下手机屏幕,就有代驾司机上门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收费便宜。但有市民反映,代驾软件虽然新潮,可背后却存有不少监管空白。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社会上的各种应酬少了,喝酒少了,请人代驾也少了,在此背景下,代驾公司该如何生存?记者就此开展调查。
APP抢生意
记者用手机下载了一款名为“e代驾”的手机软件,该软件说明:城区10公里以内代驾费39元(22:00—06:59时段为59元),超过10公里后,每5公里加收20元。
记者发现,“e代驾”像“滴滴打车”一样,软件自动定位了记者的位置,并显示周边3公里内有5个代驾员。点击代驾员头像,会显示其代驾的次数、驾龄、好评率等资料。记者选取其中驾龄10年、评价五颗星的陈师傅。10分钟后,陈师傅就赶到了记者约定的地点。
陈师傅穿着工作服戴着工牌,上车后,他出示了工号和服务协议,随后打开里程表计价器开始计算公里数。等到达目的地后,陈师傅拿出服务单,确认代驾金额,并将签字后的服务单和发票一并交给记者。
45岁的黄义军是记者遇到的另一位“手机代驾”司机。他在“e代驾”工作了一年多,前4个月是兼职代驾,如今已转为全职代驾司机,平时主要负责黄龙、滨江一带的代驾业务。根据协议,他每晚7时开始工作,凌晨4时下班,接单地点全部来自酒吧和酒店。
“生意还可以,平均每晚可以接到四五单生意,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黄义军说,“代驾APP挂靠的司机一般都是兼职的。如今餐饮行业普遍生意不好,传统代驾生意不好做,其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APP应用市场的代驾软件也抢走了不少生意。”
黄义军告诉记者,市民喜欢“手机代驾”的主要原因是便宜,“前几天接到一个从滨江到黄龙的生意,客户开的是好车,到目的地后我只收他79元,他惊呆了,说之前一家酒店内部代驾,相同的距离,收了他300元。”
因为APP的价格优势,市区一家代驾公司经理坦言,传统代驾行业受到的冲击不小,很多顾客选择了代驾的APP。
素质参差不齐
然而,看似方便快捷的代驾背后,也有一些隐患,诸如代驾人的资质如何保证,代驾人与委托人双方的责任如何划分、权益如何保障,代驾行业规范的建立与完善等。
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上月初,他和朋友聚会,喝了不少酒。在聚会尾声,他通过“手机代驾”软件点了代驾服务。9时40分预约成功,代驾师傅直到10时10分才到指定地点。
“后来我明白了,代驾收费标准是有时间段的,每晚10时以前是39元,10时以后就是59元了。”沈先生说,身边的不少朋友也发现,不少代驾司机为了收取夜间费,故意延迟到达时间。“如果在9时至10时之间叫车,代驾司机会拖延至10时之后才到,这样就可以收取夜间费。”
除此之外,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认定也是市民关心的一个问题。采访中,有代驾司机坦言,需要服务的车主基本都处于“喝多了”的状态,很少有人主动要求领取发票,既然车主没有要求,他们也就省得麻烦了。
没有委托协议,没有发票,车主在发生纠纷后,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旦出现违章或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证明谁在开车?此外,目前多数代驾司机为兼职,代驾公司对代驾司机的审查标准不一,发生交通事故后,代驾司机逃之夭夭怎么办?对此,一家实力雄厚的代驾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对于代驾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秉持一管到底的原则,全面负责。但也不能保证市场上所有的代驾公司都能做到。”
急需法律护航
从传统代驾公司到“手机代驾”,代驾行业还是摆脱不了一个“乱”字。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行业分类中,还找不到汽车代驾服务项目,许多代驾业务被界定为“驾驶技术服务”。由于准入门槛低,又缺乏监管,代驾行业目前还处于无主管部门、无准入门槛、无收费标准,经营乱、收费乱、责任乱的“三无” 、“三乱”状态。
“要有效解决目前代驾市场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法律的完善与管理的规范。”专家表示,首先要制定代驾人员准入制度,例如具有一定年限的驾龄、进入代驾行业时没有相关单位或部门列出的违法违章记录等。其次是要把代驾人员都纳入到制度化的管理体系中,还要完善代驾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由其对从业人员统一颁发“代驾证”,持证上岗。
面对“手机代驾”这一新生事物,大家要擦亮眼睛。交警部门负责人表示,网络代驾公司中,有的没有公司实体,遇到问题不好维权。应聘代驾员,先要考察公司是否正规合法,考察合作协议中的责任划分是否明确合理。车主一定要选择规范的代驾公司,签订代驾协议,如果发生损失才有索赔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