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在线教育,让学习更高效

  本报记者 李光敏

  技术革命正在给教育带来深刻的变革,在线教育成为一个热词。那好网、梯子网、91外教网等层出不穷,现在每天新诞生的在线教育公司是2.6家,一年下来差不多1000家。 一时间,几乎所有关注教育的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学习的革命,真的来了?”

  个性化学习

  2012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教授花4个月时间,用软件建立了一个网络平台,然后,他发布了第一堂公开课。当时,他期望参与的学生能不少于5000名,最好能达到一万名。最终,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5万名学生参与了这个过程。

  在那位教授的基础上,当年6月,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布了eDX平台,这个平台每天都会更新,迄今已有累计400万堂课,有100多个国家的250万名学员登陆这个平台学习。

  互联网正在打破过去 “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节奏”的学习限制,更重要的是,技术更帮助 “私人定制”的课堂真正成为现实。

  以国内主打英语在线教育的极智批改网为例,系统会根据权威专家多年教学经验与海量学员数据分析,结合学生在平台上的所有行为,在先进的数据挖掘模型下,给学员绘制一张英语学习的网状分析图,其英语学习中语法、发音等各个指标所展现出来的优劣势都会有详细体现。系统会再结合相关评估,自动给学员精准地匹配合适的练习题目,并给出学习和联系的解决方案。

  在极智批改网,学员可以获得真正“定制化”的写作和口语“体检式”报告,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每一处错误的类型、批改解释与修改建议。

  在智课网,每位学员都拥有一个 “个性化的学习进程管理中心”,并通过它获得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备考计划推送,科学管理自己的学习进程。

  未来的“书”

  因为在线,学习变得像打游戏一样快速而有趣。在eDX,学生如果要学习设计电路,他会看到一个图纸,然后跟着做模拟,每一步正确的操作,系统都会有模拟现实的反馈。上温室效应课,学生可以根据相关原理在系统里模拟飓风或者台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课程成为一个APP已经是现实。如果你要了解一个化学的概念,你可以在移动商店里找到相应的APP。学习编程一个类似学做甜点的过程,它会告诉你第一步是糖,第二步是面,第三步是黄油。

  物联网的概念也被引入。有很多学习型迷你PC可以很容易跟家庭设备连接起来,孩子的学习不再是按照书本一步步来,而变得像玩积木一样有趣。已经有各种各样充满创意的学习游戏可供下载,孩子用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创造。“通过创造和实践来学习,这将是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开发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文峻说。

  “现在的书都是线装的,我们希望未来的教科书不是简单地把书变成电子版,而是书的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未来的书是网状式的。” 过来人公开课TopU联合创始人张有明说。

  未来的“课堂”

  麻省理工学院的那位教授在放上第一堂课后,立刻有100多个学生向他提出了问题。教授觉得他一周都回答不完,但他还是决定先睡觉。当他第二天醒来,奇迹出现了:他发现学生们正在互相回答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答案在不断完善。教授要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给这个答案一个认可。

  在谈到在线课堂的互动时,创新伙伴CEO韦晓亮说,在学习播放中心里,学生可以即时地做笔记(文本笔记和语音笔记),可以和同一门线上课程的同学即时分享笔记,可以即时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和同时在线的虚拟“同班同学”即时交流。

  不少业内人士预言,教育将成为下一个被颠覆的传统行业。韦晓亮却有他自己的看法:在线教育最需要模拟的就是身临其境互动的感觉。任何行业新兴的技术引入到传统行业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他更愿意用“迭代”来形容互联网技术带给教育的改变。这是一个计算领域的专业术语,从项目的草稿版本开始,一直到最终版本结束,中途随着逐步完善而产生的各个版本称之为迭代。他认为,在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前提下,教育将变得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效,也会越来越有意思。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在线教育,让学习更高效 2014-08-14 3563181 2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