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学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一师一优课”活动

200万教师网上晒课

  记者 王婷 通讯员 冯益飞

  本报讯 在教育部刚刚公布的2014年视频公开课第一阶段评审遴选结果中,我省高校共有浙江大学《孔子与儒学传统》、浙工大《生物钟与健康》、浙江工商大学《诗画中国——中国山水画史英文专题讲座》等10门课入选,截至目前,我省已上“爱课网”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有26门。

  “晒课”,在高校里早已不是新鲜事,每所高校几乎都有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家底”。有意思的是,今年暑假,这股“晒课”之风还刮到了中小学。

  起因是教育部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晒课令”一出,全国将有200万中小学教师在网上“晒课”。全国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和普通高中等,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均可参加。

  “晒课”平台上所“晒”的课程会包含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设计、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此外还会有课堂实录和评测练习等。“晒课”活动预计于明年6月完成,其中将评选出2万堂“优课”,到时将会形成一整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网络公开课”,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处于“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中。

  “晒课令”一出,在浙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在丽水山区就学的刘章芬一直期盼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得知有“晒课令”后,她特别关注。

  “过了暑期我就读高三了,我一直在搜寻各类学习资料,希望能从‘晒课’平台上得到想要的名校名师课程。”刘章芬发现,目前,“晒课”的教师并不多,且“晒课”多以文本为主,极少有人视频“晒课”的,这让她有些失望,“不管怎样这也是我们山区学生的福音,能够有机会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名师课程。”

  “晒课”是教育现代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晒课”平台可以让孩子学到不同地方的老师传授的知识,儿子在临安市锦城第四中学读初中的林先生非常支持“晒课令”,他认为:“平台上的优质公开课是经过教育部精挑细选的,能让孩子接触全国名师所讲授的课程,这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也很支持“晒课令”,宁波北仑区明港中学高二年级的张同学却有他的疑虑:“我们高中平时课程和作业都排得很满,时间不多,也没有机会上网,所以‘晒课’对我们的作用可能比较有限,不过在假期空闲时,我还是会关注的。”

  在我们采访的中小学学生中,不少高中生都有这样的顾虑,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时间被高中的课程和作业排满,剩余的可支配时间已经少得可怜,如果再被网上课程挤占,那恐怕更没有休息时间了。相比较下,初中生和小学生则显得较为自由,但他们上网时间往往受到家长约束。

  事实上,“晒课”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取优质学习资源,更有利于建设一支信息时代的骨干教师队伍,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长兴县实验小学的班主任黄琳充分肯定了“晒课”对于“教育资源配置”的意义,同时她也认为“晒课”对老师更有作用,“晒课”更多是为教师服务,可以为教师课前备课、课中上课、课后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参考和借鉴,希望“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至少上好一堂课。”

  “目前传统教育中,中小学的教育主要还是以课堂和书本为主,通过网络学习不是主流而且效率也不能保证。”黄琳表示,不会强制要求学生观看公开课,她认为,“读书关键靠自觉。”

  对于“晒课令”的未来,黄琳还是十分看好的,同时她也建议在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人群的特点,并且要注重课程质量,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据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介绍,浙江在精品视频公开课上已先行一步,早有探索,专门打造了针对教学难点重点的浙江微课网,已经评选出优秀微课集中上线共享,首批上线的有208门优秀微课。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3 200万教师网上晒课 2014-08-14 3577514 2 2014年08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