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

江南旋律遇上桑巴

浙交参加中巴建交4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刘慧

  飞机舷窗外,如万花筒般变幻多端的不仅有云彩,还有沙漠戈壁和浩瀚大洋——历经30余小时的持续飞行,飞机平稳地停在南半球最大的国际都市——巴西利亚。

  今年是中国和巴西建交40周年。受中国外交部和国家文化部派遣,由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带领的浙江交响乐团一行80人,于7月14日至21日赴巴西参加中巴建交4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并配合正在当地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国事访问,分别在塞阿拉州福塔莱萨和首都巴西利亚两地举办音乐会,营造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作为随团记者,有幸感受到中巴两国人民对文化艺术交流的渴望之情。

  中巴乐团联袂演出

  巴西著名旅游胜地、重要港口城市福塔莱萨,天空湛蓝,白云朵朵,海上货轮往来,沙滩游人如织,港口停靠的船只星罗棋布。7月14日晚,庆祝中巴建交40周年的首场演出在该市珂克河生态公园拉开帷幕。偌大的露天大剧场里,塞阿拉州州长西德·戈麦斯等当地政要、文化名流齐聚一堂,与2万多名观众在草地上席地而坐,观看一场来自中国浙江的交响演出。

  夜幕下,伴着大海的涛声,浙江交响乐团在著名指挥家于海的指挥下,演奏了中国交响乐代表作《节日序曲》、浙江音乐《春闺梦》《水乡船歌》和巴西音乐《伦巴达》等十几首曲目。如痴如醉的观众沉浸在美妙的中国风格和华丽的经典乐章之中。西洋乐混搭民族乐器,桑巴舞曲混搭交响乐,更让火辣的桑巴之国观众大开眼界。

  桑巴,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当乐团演奏的巴西名曲《伦巴达》响起时,小提琴手王杨与打击乐手李晨啸领引着台下2万多名观众舞起热辣的桑巴,叫好声、口哨声、鼓掌声交织成阵阵热潮,现场观众涌向台前,合着乐曲载歌载舞,欢乐壮观的场面直到演出结束。

  这是一个难忘之夜。塞阿拉州州长西德·戈麦斯在评价演出时说:“这是一次文化融合的成功展示,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我们可以从她身上学到很多。”

  7月17日晚,于海的指挥棒再次划出美丽的弧线,庆祝中国和巴西40年和谐合作音乐会在巴西利亚乌利西斯· 吉马良斯会展中心大会堂上演,出席第六届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的十多位元首,与2000多名观众一同欣赏了中巴两国艺术家的精彩演出。

  音乐会由中国浙江交响乐团领衔,巴西利亚国家剧院交响乐团、贫民窟青少年艺术团、巴西著名歌唱家联袂演出。浙江交响乐团的演出气势恢宏,激情四射。当最后一个音符滑落,全场嘉宾全体起立,给予乐团经久不息的掌声。

  浙江文化走出国门

  在异国他乡,浙江交响乐团精准地演奏了交响乐经典作品,无论是著名小提琴家、乐团首席卢闻强对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的《中国花鼓》的完美演绎,还是巴西人民听到的德国作曲家专为浙江交响乐团创作的爵士交响乐《茉莉花》,著名小号演奏家刘琛吹奏的《大俄罗斯幻想曲》那一连串高音的展示,以及细腻婉约、江南韵味十足的《水乡船歌》、民族管弦乐《春闺梦》,都充分展现了浙江交响乐团“中西合璧,两条腿走路”的建团宗旨。

  团长陈西泠说,乐团始终坚持一方面对贝多芬、莫扎特等人的乐曲驾轻就熟,另一方面每年也会创排许多中国风的作品,展现浙江的文化地域元素,积累一定数量的原创曲目。所以,浙江交响乐团此行才能以丰富多彩的节目、精湛的演奏水平、细腻的音乐表现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创造出近乎完美的演绎,才能赢得各国领导人的高度赞赏和各方观众的交口称赞,为中巴两国的文化交流增添绚丽的一笔。

  了解一个国家最有效和愉悦的方式,就是了解该国的文化艺术。虽然中国与巴西是地理距离非常遥远的两个国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两国民众对彼此文化的兴趣与好感。访演期间,浙交还分别与塞阿拉州立大学交响乐团、马累明日之潮乐团、巴西利亚音乐学校等进行了音乐交流,通过举办大师班讲座,使来自中国浙江的文化艺术得到广泛的推介和宣传,为加深巴西民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打开一扇明亮的窗。

  中巴交流迸发热力

  热情的巴西人民,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充满钦佩之情。塞阿拉州《独立报》和《人民报》等主流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演出盛况。巴西最大的电视台环球电视台也在《早安巴西》栏目中播出了对浙交艺术家的采访和演出集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频道也对音乐会进行了滚动报道。在许多巴西观众眼里,“这本身就是两种文化的融合,体现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中巴文化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的原因。”

  庆祝中巴建交40周年文化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其迸发出的热力仍在中巴两国持续蔓延,更在浙江交响乐团演奏员心中留下终身难忘的回忆……


浙江日报 人文 00016 江南旋律遇上桑巴 2014-07-29 3563882 2 2014年07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