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浙江国土

长兴矿山整治掀“绿色风暴”

留住青山绿水 倒逼转型升级

  长兴矿山整治掀“绿色风暴”

  留住青山绿水 倒逼转型升级

  本报记者 蒋敏华 通讯员 李风

  如何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这是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共同考题。在矿业相对发达的长兴,最近几年对矿山积极开展生态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在产矿山的数量并进行生态升级,对废弃的矿山则实施复绿工程。长兴掀起的这场“绿色风暴”已初见成效,成为实践“美丽浙江”的一个生动样本。

  生态升级不惜重金投入

  长兴县和平镇石泉村矿区,这是当地一座年产100万吨的砂岩矿,目前由长兴博力矿业有限公司经营。7月7日下午,当记者来到这座矿山时,并没有看到尘土漫天飞扬的场景。如果不是矿区入口竖立着一个醒目的告示牌,很难看出这里就是一座矿山。

  原来,博力矿业公司自去年取得这座矿山的采矿权之后,按照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全新升级。“以往在砂石的破碎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尘土。为了减少尘土污染,我们对原有的生产工艺做了改进。你看,原料入口处有一个自来水喷头,破碎的时候这个喷头就会将砂石淋湿。”博力矿业公司张民华向记者亮出了他们的法宝。

  除了破碎,运输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尘土污染。一直以来,进出矿山的工作由汽车承担,但是在这一轮的生态升级中,汽车退出了运输线。“从矿山到码头,我们安装了一条1.3公里的石料输送带。通过这条输送带,加工好的砂石就可以直接运送到码头的货船上去。整个过程中,可以说是‘零污染’。”张民华十分得意地亮出了他们公司的第二个法宝。

  码头沿西苕溪而建,过去这个码头是西苕溪的污染大户。尤其是在下雨天,泥泞的码头便会产生大量污水,直接冲入西苕溪。由于溪水浑浊,当地人把西苕溪称之为“黄河”。如今,博力矿业公司按照要求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码头,并且还建了污水处理池,所有污水经过处理之后再回收利用。如果污水继续直排西苕溪,平均每天冲入的泥沙将高达20吨。

  “仅1.3公里的石料输送带,就耗资2300万元。如果不投入这些环保设施,投入5000万元就可以满足生产条件了,但现在我们足足投入了1.7亿元,也就是说为了环保设施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我们多花了1.2亿元。”张民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一开始我们也有点想不通,但是后来想明白了,我们都是本地人,都有子孙后代,把这里的生态糟蹋光了,是要挨骂的。况且,从现实来讲,这也是政府的强制性要求,环保不达标就不允许开工生产。”张民华向记者坦言。令人欣慰的是,如今的西苕溪水变清了,周边两个村庄的村民,也再没有人因为尘土满天飞而找矿山“理论”。

  污染零容忍监管无死角

  “长兴县大大小小的矿山,最多的时候有三四百座。通过逐年关停,目前仅保留24座,其中砂岩矿4座。对于这24座矿山,我们按照‘绿色矿山’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长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矿山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杜祖江告诉记者,矿山采矿权拍卖的时候,国土资源局就设置了一系列环保方面的前置条件,其中就包括环保设备的投入要求。所有新领取采矿权的企业,环保设备要通过验收,才能开工生产。

  环保设备有了,但要是采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弄虚作假不开启这些设备呢?对此,杜祖江表示,他们将监管重心放到了对采矿企业日常生产上来。比如,长兴在全省率先引进第三方机构,每月都要对矿山的生产环节做全面检查,每个季度都要对矿山做一份检测报告。一旦发现采矿企业有违规行为,就会扣罚保证金。“我们对所有矿山都一视同仁,通过这种现场检查的方式,让企业主不抱侥幸心理。如果严重违规,采矿企业将会受到停产整顿的处罚,甚至还有可能收回采矿权。”杜祖江告诉记者,自去年“五水共治”以来,长兴矿山整顿明显升级,在很多企业主眼中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风暴”。

  为了让监督没有死角,长兴县甚至采取了视频监控的办法。“我们要求矿山企业在最有可能产生污染的各个环节,装上视频,联网到县矿治办的视频室。每天一上班通过视频监控,他们在做什么,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杜祖江亮出了他们的又一绝招。对此,很多采矿企业负责人表示,要是还像前几年那样随意排污,无异于是在“自寻倒霉”。

  为废弃矿山穿上“绿衣”

  从最盛时的三四百座,到目前的24座,长兴对矿山的治理动起了真格。这些被关停的废弃矿山,犹如一个个“疮疤”,成为当地生态环境的败笔。对此,当地政府积极实施“复绿”,越来越多光秃秃的矿山,穿上了绿色新衣。

  位于长兴县李家巷镇的原鑫茂石矿,最多的时候这里有五六座矿山,光秃秃的矿山连绵成一片。经过整治之后,最终只保留其中一家矿山,其余矿山全部关停。记者看到,已关停的几座矿山,全都进行了生态复绿。虽然与周边的群山相比,刚完成生态复绿工程的山坡树木还不够茂盛,但远远望过去已很难辨认出之前这里曾经是一座矿山。

  “这些山坡是我们去年刚结束生态治理的,再过几年等树长高长大了,就真看不出矿山的痕迹了。” 杜祖江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长兴共完成复绿项目19个,生态复绿面积达1793亩。今年,长兴还将计划完成15座废弃矿山的复绿工程。而对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废弃矿山,进行“二次开发”,腾出用地用于工业园区建设。长兴县和平镇丰源矿经过治理之后,最终腾出380亩土地,计划建成工业园区。

  长兴县城耳熟能详的齐山植物公园,多年前也是一座废弃矿山。当地政府富有想象力地把废旧矿山改建成植物公园,成为长兴百姓津津乐道的事情。这些废弃矿山在完成前几年的经济发展使命之后,将在生态建设进程中华丽转身。


浙江日报 浙江国土 00008 留住青山绿水 倒逼转型升级 2014-07-15 浙江日报2014-07-1500008;浙江日报2014-07-1500010 2 2014年07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