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观天下

战略与经济对话走过五年,不回避分歧增进中美互信

一种新型大国对话机制的生成

  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7月9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在为期两天的对话以及同期举行的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期间,中美两国多部门在战略、经济、人文三方面达成约300项合作成果,为今年11月中美元首会晤打下良好基础,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正能量。

  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建交以来,中美关系经历高低起伏,前进的势头却不可阻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两国寻求达成共识、消弭分歧、增进互信的产物,经过6轮对话,这一高级别年度对话机制已经成为了中美两国加强战略沟通、促进合作与交流、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要平台,硕果累累。

勇开新河

  2009年4月1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当年年初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参加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

  2009年7月27日至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时任国务委员戴秉国作为胡锦涛主席的特别代表,率领中方代表团访美。美国方面则是由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以及时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领衔。

  其中,戴秉国和希拉里共同主持战略对话,主要涉及中美关系、国际和地区问题、全球性问题三大议题;由王岐山和盖特纳共同主持的经济对话则把主题定为:“凝聚信心恢复经济增长,加强中美经济合作”。

  四位中美政要的这一搭配一共持续了四轮对话。

  从双方代表团的级别之高和规模之大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对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视。中国派出了150多人的代表团,奥巴马政府中12名部长级官员到会。

  两国领导人对这一对话机制寄予厚望。胡锦涛在为对话开幕式发表的致辞中指出:“中美双方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扩大共识,减少分歧,加深互信,促进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发展,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也具有重要意义。”

  奥巴马亲自出席了开幕式。他在致辞时说,不断发展的美中关系将塑造21世纪。在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与清洁能源、核扩散、跨国威胁等全球性挑战方面,两国有着共同利益,深化合作不仅使两国人民受益,也将使世界从中受益。

  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成功的。对话期间,双方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就双边关系,两国在经济、金融及相关领域的合作,两国在全球性问题以及地区问题上的合作,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等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

稳步推进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的确立以及首轮对话的举行正值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不久。那时,中美关系顺利度过了过渡阶段,没有像过去一些美国总统新上任时那样落入低谷。当时,奥巴马在内政、外交上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目标,同时高调倡导国际合作,以期转变前任总统小布什任上一些单边主义的做法,在核扩散、全球气候变化等议题上寻求中国合作;经济上,国际金融危机当时仍在持续,美国经济深陷泥潭,中国则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长势头,成为灰暗世界经济全局中的一抹亮色。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一些西方媒体和学者一度热炒G2、即所谓“中美共治”的概念。然而,2009年底至2010年初,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严重干扰了中美关系,极大地影响了中美之间的合作。

  在这一背景下,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对话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努力推动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的致辞。

  胡锦涛指出: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当前形势下,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存在复杂性,因此,维护好中美互利合作之路依然是双方的当务之急。

  在第二轮对话中,双方再次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深入坦诚交换了意见,双方形成战略、经济、能源等3份成果文件,签署8个合作协议。此外,两国主管部门签署了多项合作文件,达成了总共26项具体成果,内容涉及环境、科技、海关、卫生和执法等广泛领域。

  如果说,中美两国在首轮对话中还有些“客气”,或者说“试探”,那么在第二轮对话当中,两国官员均触及双方存在分歧的敏感议题,坦率地向对方表达本方的观点。

  其中,中国明确呼吁美国不再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中国坚定表示“制定货币政策主要考虑国内因素”;同时,中国呼吁美国制定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坦诚沟通

  先后在华盛顿和北京举行的两轮对话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中美关系发展,证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已经成为双方扩大了解,增进互信,拓展合作的重要平台。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1年5月9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这一轮对话前,胡锦涛主席成功对美进行国事访问,中美关系进入建设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

  对话期间,中美双方围绕落实胡锦涛主席当年1月访美期间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就事关中美关系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增进战略互信,密切高层交往,深化双边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问题的沟通协调,不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双方共达成112项具体成果,并签署《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

  这次对话具有标志性的一个成果是,双方建立中美战略安全对话并成功举行了首次对话。同时,中方官员明确表示,讨论涉及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东北非形势对地区和世界经济影响、日本遭遇特大地震、海啸并引发核泄漏事故等国际和地区热点议题。

  一年后,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2年5月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这一轮对话的意义在于,2012年是中国领导层换届年,也是美国大选年。因此,第四轮对话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达成的共识或签订的协议,是跨界政府、跨领导人任期的。中美两国当时都面临着繁重的国内议程,但是,通过这一轮对话,双方国内议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明显增强了。

继往开来

  2013年7月10日至11日,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回到美国华盛顿举行。此时,中国已经顺利完成了领导人换届,奥巴马则连任美国总统。更加引人关注的是,一个月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历史性的“庄园会晤”,双方就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两国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因此,第五轮对话的重点在于落实两国元首会晤成果,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这轮对话上,对话主持者迎来了新面孔。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洁篪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别代表,同奥巴马总统特别代表国务卿克里、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共同主持对话。其中,汪洋与卢共同主持经济对话,杨洁篪与克里共同主持战略对话。

  对话议题涵盖政治安全、经济金融等各个领域,在过去对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几乎涉及所有的重要双边问题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双方各有20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

  对话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别是在外界瞩目的网络安全问题上,双方同意设立网络工作组,并举行了第一次网络工作组会议。另一个成果是,两国同意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开展中美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质性谈判,标志着从2008年开始的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迈上一个新台阶。

前景广阔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聚焦的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也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一个快速崛起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在许多方面而言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不断,而且在台湾、西藏、人权、网络安全、亚太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分歧,难以在一朝一夕内化解。这意味着双方更需要求同存异,加强对话,减少误解。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就给中美两国提供了这样机会。这个对话机制使中美两国能够就共同关心的战略性、全局性和长期性问题进行一年一次的严肃对话,以便双方加深相互了解,增进互信,促进合作。

  既然名为“对话”,就有别于针对具体议题的谈判。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一个战略性对话的平台,侧重思想的交流,却绝不仅仅是“务虚会”。双方坦率表达各自的核心关切,毫不遮遮掩掩。

  几乎每一轮对话开始前,一些外国媒体都会热炒对话的议题,从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平衡,到网络安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亚太领土争端等,遣词造句上不乏“警告”“红牌”等类似表达,煽动对话的火药味,似乎中美之间的分歧严重且无处不在。

  但必须看到的是,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已经举办了六轮,对话的议题越来越广泛,成果越来越丰硕,意味着中美两国均认同这是一个双方能够坦诚承认分歧、进而求同存异、推动两国关系与合作的理想平台。

  中美之间的对话不会立即消除两国之间存在的根本分歧和战略疑虑,谁也无法完全说服对方;最近一段时间美方在有关海上争议、网络安全等问题上的一些所作所为,给中美双边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双方之间的磕磕碰碰依然在所难免。

  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比以往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双方的合作空间比以往更加广阔。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的那样:“中美两国如何判断彼此战略意图,将直接影响双方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不能在这个根本问题上犯错误,否则就会一错皆错。”


浙江日报 观天下 00017 一种新型大国对话机制的生成 2014-07-14 浙江日报2014-07-1400012;3543227;浙江日报2014-07-1400019;浙江日报2014-07-1400011;浙江日报2014-07-1400015;浙江日报2014-07-1400017 2 2014年07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