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能把电动汽车推多远
李光敏
李光敏
去年底,参加互联网和汽车等各大行业论坛的时候,我还以为,电动汽车就是特斯拉。而如今,半年过去,我才发现,电动汽车其实没那么高大上得遥不可及,它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在京启动的“卫蓝先锋行动”,除了吸引了大部分有购车需求的观望者外,某种意义上,也为市民做了一次有关电动汽车的常识普及。
“拥堵、雾霾、噪音……就像横亘在我们心中的一堵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正遭受严重的破坏,每个人必须做出选择、付诸行动……” 但是,仅此并不足以将消费者从传统小客车拉向电动汽车一边,毕竟,有限的行驶距离,充电时间之长,都足以将一个消费者阻挡在电动汽车的门槛外。
但今年以来,这一状况正迅速得到改变。首先,无需摇号,补助12万元,现在又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进而对北京新建小区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的比例提出了要求。这一系列动作,都让消费者看到了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决心,对相关问题比如充电不便等的疑虑也逐渐打消。毫无疑问,政策优惠、政府和企业的各项补贴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关注度,直接生成了大量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也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潜在用户。
事实上,政策鼓励、引导市民转变观念,也是全球经济体发展电动汽车的一致思路。在美国,购买电动车可减免所得税4000美元;在日本,购买电动车减免50%的汽车税;在法国,购买电动车补助5000欧元……政府优惠政策之外,民间企业带头冲刺也十分有必要。北汽新能源近期选出500名入围者各补贴5.1万元,并提供免费保养、拖车、充电等一系列服务。这投入不仅企业品牌得到提升,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培育了更多潜在客户。
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电动汽车发展目标, 美国计划到2015年将有100万辆电动汽车投入市场,日本提出到2050年电动车占总车辆数一半。我国则提出了2030年电动车占量产50%的目标。照目前的形势来看,要达到这个目标不难。到那时,人们购买电动汽车,将不再迫于无奈,也将不再仅仅因为政策优惠,而更多是因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环保需要的认识,是一种让人感到自豪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