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昔日龙游养猪场 今朝万亩俏莲塘

一朵荷花的美丽绽放

  本报讯 (记者 江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近日,记者来到龙游县横山镇,立刻被眼前的上万亩荷花所吸引。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积极引导生猪养殖户转产种植荷花,小小一支荷花带动3000多农户从事相关产业。

  “猪肉价格不稳,还是种荷花好。”腰塘边村,莲叶田田,荷香阵阵,偶有蜻蜓伫立荷角尖。种植大户陈永斌的80多亩荷田一眼望不到尽头,当地土质蕴含天然的富硒资源,富硒白莲价格比普通莲子高出一倍。

  “镇里为每亩荷花免费提供120根白莲种藕,补贴200元机耕费,莲子剥壳设备补贴50%,烘干设备补贴100%,还赠送农药、化肥,让农技专家送技术到田头。”陈永斌弃猪种荷,年纯收入超24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周边200多农户加入种荷花的队伍。去年,他收购1100多亩富硒莲子,销售额达到80多万元。

  横山镇党委书记胡益峰介绍,当地原来是养猪重镇,原有生猪养殖户700多户,面积达14万平方米。养殖生猪产生的猪粪、猪尿直排,生态污染严重。夏天村庄臭气弥漫,蚊子苍蝇大量繁殖。当地政府现已拆除生猪养殖户520户,养殖面积79110平方米,借助天然富硒资源,引导原生猪养殖户扩大荷花种植面积,打造“十里荷花长廊”,仅莲子一项,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

  “叮咚……叮咚……”西方坞村,农民陈振忠电脑上的阿里旺旺响个不停。一上午,他卖出300个莲蓬。清清莲子配上他亲手炒制的荷叶茶,在网上赢得好销路。陈振忠原来是村里的养猪大户,有150头能繁母猪,今年4月他彻底关停养殖场,做起荷花生意。

  “自家的荷叶不够用,用1元/斤从农民手中收购荷叶,6斤荷叶炒成1斤茶,在网上可以卖到200元。”陈振忠说,销售荷叶茶不足半年,已经卖出2000多斤。在横山镇,除了富硒莲子、荷叶茶,莲子酒、莲心茶、藕粉等各种围绕荷花进行深加工的产品越来越多。

  顺着荷塘边新修的游步道向深处走去,白鹤桥村占地30亩、有120多个荷花品种的“百荷园”里,赏荷的游客络绎不绝,赏荷之旅还带动了村庄周边10余家农家乐,每周接待游客约5000人。

  “横山的目标不单是荷花种植,还有荷产品深加工。”胡益峰说,从南宋起,龙游就有大面积种植荷花的历史,荷花花期可以持续5个月。当地最终要从荷花旅游观光、荷花文化中掘金。目前, 该镇积极打造的“天池荷花”AAA级景区即将通过验收,今年来此游客预计突破30万人次。

  横山镇发展莲子种植,只是近年来龙游县整治畜禽养殖污染、实现“一棚”(猪棚)转“四棚”(花棚、菜棚、菇棚、果棚)的缩影。目前龙游县村庄内85%以上生猪养殖场已经关停拆除或移栏出村,各乡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中草药、苗木等绿色种植业,积极为农民扩展增收致富新路。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一朵荷花的美丽绽放 2014-07-08 3537169 2 2014年07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