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良孝从未缺席生活

  朱晓军

  2014年1月初,我们从杭州驱车去磐安采访陈斌强。

  2007年,陈斌强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无论家人还是外人都主张把她送到养老院。他哭了,妈妈痴呆了,送到那里被人欺负怎么办?妈妈过去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也要把最好的给妈妈!

  可是,姐姐、妹妹都无力照料妈妈,妻子不仅要上班,还要照料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奶奶,他在离家30多公里外的仁川中学教书,平日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能回来。于是,他做出惊世骇俗的决定——带妈妈去学校!周日傍晚,他骑着电动自行车,把妈妈绑在自己身上,沿着山路而去;周五晚上再带回家。就这样他带了母亲5年!

  在实验初级中学食堂,我们与陈斌强见了面。他个头不高,有点儿单薄,戴着眼镜,穿着件藏青色羽绒服,脖子上系着一条黄蓝相间的厚围巾,有股书卷气。我昨天提出去他任教过的两所乡下中学看看,陪去的除陈斌强之外,还有《今日磐安》报的记者老曹。他是最先把陈斌强的事迹报道出去的。

  报道说,陈斌强每次骑电动自行车“背”着母亲走30来公里山路,我不大相信,电动自行车能跑那么远么?我让驾驶员记录一下里程。车在仁川中学停下,驾驶员说,28公里!

  陈斌强给我介绍他和妈妈住的房间,上课的教室,我却想着那28公里,他与母亲捆绑在一起,感受到母亲的体温鼻息;想起他平静地说:“小时候,妈妈背着我,现在我背着妈妈。”说得那么理所当然。

  在冷水中学,陈斌强住过的宿舍和他妈妈住过的房间分别贴着作息时间表:

  凌晨1点,妈妈上厕所;

  5:30,妈妈上厕所;

  7:10,给妈妈洗脸,梳头;

  7:35,上课;

  9:30,妈妈上厕所;

  ……

  表上还写着:“别忘了,照顾妈妈!”他真不容易,要上课,要批改作业,还要挤时间照顾妈妈,楼上楼下,教学楼与宿舍楼之间跑来跑去,甚至粘在衣服上的粪便都没发觉……

  陈斌强家的老宅离县城很近,甚至可以说就在城里。一间幽暗阴冷、有股霉味儿的老屋,大约十几个平方米,旧家具像光线那么幽暗,一张挂着粉色蚊帐的旧木床上躺着一位白发凌乱、脸像枚枯干的树叶布满皱纹、两颊塌陷、嘴里仅剩两三颗牙的老人,她是陈斌强年过九旬的奶奶。

  奶奶跟他没有血缘关系,是父亲的养母。陈斌强说过,父亲活着时对奶奶特别敬重和孝敬,东西都挑好的给奶奶送去。奶奶命苦,从没生育过,于是抱养了父亲,1983年,陈斌强的父亲车祸身亡时,刚丧子不久的奶奶悲痛欲绝,觉得没人为自己养老送终了。年仅8岁的陈斌强对奶奶说:“将来我养你!”为此,他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磐安。

  他进屋就凑到穿着蓝底碎花棉衣、盖着棉被的奶奶身边,问她吃没吃饭,吃的什么,尿没尿床?

  老人说着我听不懂的磐安话,估计她说没尿床。他不放心地把手伸进奶奶的裤裆,也许有外人在场,奶奶不好意思,用手拦了一下。他摸了摸笑了,说的确没尿床。

  在他的眼里老人就是需要呵护和关爱的孩子。我有些惊诧,不论对母亲还是祖母,我都做不到这样。

  他笑着指着旁边的旧柜说,奶奶过去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放在柜里,给我留着。他的脸上荡漾着甜蜜的幸福。

  奶奶咳嗽几声,他急忙拿止咳糖浆来喂,然后又喂几口水。他可能觉得奶奶的手有点不对头,拉起来看看,见右手腕有点突起,紧张地摸了摸,奶奶说疼。

  “肯定骨折了,我们去医院吧。”他说。

  “奶奶前些日子骨折过……”他给我们解释说。

  奶奶不肯去医院,说过几天就好了。

  “骨折怎么会好呢?”

  他不由分说地给奶奶穿上棉鞋,背起来就说,老人像孩子似的乖乖地抱着他脖子,他们祖孙二人去医院了。

  我过去一直认为自己很孝顺,父亲去世早,母亲在沈阳跟姐姐和弟弟过,我先是在哈尔滨,后来到杭州,相隔两千多公里,每周总要给她打几次电话,每年要回去看她一两次;逢年过节,都不忘给她汇钱,母亲生病时,从没吝惜过钱。一次我过生日,托朋友给母亲送去一束鲜花,母亲高兴得念叨了好几年。

  采访过陈斌强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只有空闲时才想起母亲,却没想到母亲那些年如何惦记着我;我没有像陈斌强那样“把最好的东西给妈妈”,可是我再也没有机会弥补,望着远山,我的目光渐渐模糊……

  (实习生林雅琪对本版亦有贡献)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8 良孝从未缺席生活 2014-07-04 3528263 2 2014年07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