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浦江:水通则路安,路绿则人舒

  浦江:水通则路安,路绿则人舒

  文 朱凤娟 徐海山

  “水通则路安,路绿则人舒”。在文明公路创建中,浦江公路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将文明公路的创建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水环境整治和“三改一拆”等活动中,提升公路的整体品质,服务浦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工艺创新靓丽成景

  路过候浦线,周围的群众告诉我们,现在很多人都会在路边的绿化带边健身运动。道路畅通不仅带来了交通的便利,也美化了沿路的风景。坚持因地制宜,缺灌补灌,缺乔补乔的原则,在这条线路共设置了绿化带路侧石800米,灌木种植30000株,乔木补植1200株;此外利用交叉路口及转弯处大块空地打造“植物品种丰富,色彩搭配合理,层次错落有致,线型流畅优美”的绿化美景2000平方米,新砌鹅卵石花坛1650米,让公路顺应自然、融入自然、美化自然,做到了景观与环境相和谐。

  在文明公路创建过程中,“滴水穿石”是个很形象的词语。公路除了建设,还要不断吸取经验,建立健全公路长效管理机制。

  浦江公路段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公路养护中,他们结合了山区路段的实际,运用了新技术、新工艺,人工保洁与机械保洁相结合。预防性养护路面机械灌缝15000米,以提升公路养护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路况质量。在文明公路的规划中,他们结合山区周边地理环境,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公路的绿化环保,实现了公路的科学发展。

  文明公路惠民建设

  浦江有4个乡镇22个行政村8000余人进出山里山外都靠客运公交班车,候车亭的建设是惠民的重要环节。交通局领导十分重视候车亭建设,在资金上、各乡镇政策处理上、选择候车亭的款式档次和品位上大力支撑。公路段领导积极走村访户,听取群众意见,最后才确定了候车亭点位。与210省道衔接,候浦线共建造了13个候车亭。款式新颖的候车亭与文明公路相辅相成。同时积极利用版面,宣传交通,宣传政策法规,传递着文明、传递着温馨。惠民建设得到沿线老百姓的拍手称快。

  上河村位于北部山区,离县城20公里,浦江至中余公路经过村边,壶源江水绕村而过,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广安桥,像一道彩虹,横跨在壶源江上。路边的绿化带里,可以看到一群头戴草帽的老农,冒着炎热锄草拔草。他们是村里老年护绿队员,年纪小的60多岁,大的已经将近80岁。

  带队的村老年协会会长告诉说,年轻人外出赚钱,老年人派点用场,权当健身锻炼。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虽然村里出包部分护绿保洁项目,但后续管护工作还是交给了老年队。老人们笑着说:“我们年纪大,但干活不怕脏不怕累,拔草、捡垃圾耐心仔细,就像干自家活,看着公路建得那么漂亮,我们要保护好它。”

  上河村陈主任高兴地说:“以前从来也没有想到小村里会有那么热闹。现在公路通了,景观好起来了,原来搬出去的年轻人都想回到村子里来了。而且一到节假日,城里的车子、人流都往这里涌,来享受难得的田园风光。”另一个村民在边上补充说,以前到县城要四五十分钟,现在儿子在县城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可以赶到家里来吃午饭了。聊着聊着,现场一片祥和的气氛,一条公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这一方土地的未来。如今,行在候浦线上,如在画中游感觉,一条畅、洁、绿、美、安的公路展现在驾驶员眼帘。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浦江:水通则路安,路绿则人舒 2014-06-19 浙江日报2014-06-1900016;浙江日报2014-06-1900015 2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