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温岭箬横镇贯庄村集中规划

和谐有序,乡村更宜居

  本报温岭6月18日电

  记者 江晨

  长亭外、广场上,和着《最炫民族风》的劲爆曲调,消暑纳凉的人们逐渐向村中心的文化广场聚集。露天电影、各式摊贩,人头攒动、好不热闹。行走在箬横镇贯庄村,这里和城里的夜晚没有两样。

  “我们村地处平原,没有什么秀美风光,是村民凭借努力在泥土中创建出的美丽乡村。”跟村党支部书记江根德走到天色渐暗,对贯庄村的建设有了感性认知——从2009年起,该村将原来2513人分散居住的7个自然村片区集中规划,实行工业区、农业区、居住区、服务区“四区”分离,并明确界定出“控制区、撤并区、建设区”,引导村民向居住区集聚。

  工业区里机器轰鸣,华洋休闲有限公司等企业正在生产出口欧美的休闲草席,解决了全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居住区里高楼林立,两个集中居住点不仅让村民“上楼”,还盘活闲置土地1200平方米;农业区里,上万株西瓜苗在现代化的育秧基地里静静生长……

  服务区的村道旁,红色的心形雕塑背后,是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曙光爱心老人公寓”。江根德介绍,公寓于今年1月6日起投入使用,耗资710万元,当地一名企业家捐资430万元,其余由村里负担,目前有80多名老人居住其中。

  公寓里所见尽是大红色的灯笼和“福”字,以及尊老爱老的警句名言。放映室里,传来了婉转的越剧唱腔。走进一看,老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或喝茶,或捏健身球,各得其乐。

  78岁的江桂方原先住的老房子被列为危房,公寓一建成,他和妻子朱夏领就被优先照顾,成为第一批入住该公寓的老人。夫妻俩交给村里6500元,就能在这里安享晚年。一室一厅套房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厨房里飘出丝丝香甜,老两口正在炖白木耳核桃粥,这是他们从村医那里学到的长寿保健秘方。

  “70岁以上的老人交6500元,75岁以上的交5500元,80岁以上的交3800元,就可以一直住到他们百年之后。” 江根德介绍,老人倘若过世,这笔钱又将用于照顾失孤老人、特困家庭等其他慈善事业。

  一个月前,应村民要求,老人公寓还推出了日托服务,白天独自在家生活不便的老人,子女可以将其送到这里,傍晚时分再将其接走。“村里请人专门为老人做饭,他们只用交个搭伙费。”据悉,因为公寓报名紧俏,村里还将扩建二期工程,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实惠。

  跟着老年食堂的厨师来到菜场,108个摊位整洁有序。因为蔬菜新鲜便宜,这里吸引来周边村庄的村民购买,一年2万元的摊位费水涨船高,目前商贩是“一摊难求”。

  深夜9时,贯庄超市依旧灯火通明。“比起城里,我们贯庄更漂亮!”一圈走下来,江根德那黑红的脸膛兴奋得发光。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和谐有序,乡村更宜居 2014-06-19 3509811 2 2014年06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