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扶贫治乱 监管发力

  廖小清

  新建占地超百亩的大楼、干部公款吃喝被举报、为拦河造景花亿元建水电站……最近,一些贫困县屡屡曝出“土豪”事,人们不禁要问:钱从哪里来?扶贫资金又去哪了?

  扶贫是为了脱贫,然而在少数地方,贫困县帽子成了其“等、靠、要”的本钱,甚至成为个别官员“懒政”、“捞钱”的温床。审计署去年对19个重点贫困县的审计结果发现,19个县大都存在骗取扶贫贷款资金,挤占挪用、套取扶贫基金等问题。

  这些贫困县暴露出的问题,既有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重资金争取、轻监督管理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说,贫困县的资金没有用到刀刃上,是其难以致富的原因之一。一个地方如果资金监管不力,干部队伍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要健全贫困县退出机制,坚决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戴着贫帽不愿摘”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监管,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到贫困地区发展的刀刃上。贫困县的领导干部要心怀感激,带着致富一方的强烈责任,以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为己任,用优良的工作作风,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经济,造福一方。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扶贫治乱 监管发力 2014-05-30 3485514 2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