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人文世界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收到一位78岁高龄小学女教师朱雪丹用心血手写而成的书稿《教育孩子的艺术》。她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方法,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为你讲述60年——

字里行间爱的故事

  朱雪丹老师1984至1990年期间曾经受省教育厅委托主讲过10期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班,当时的学生现在都是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读了朱老师的书稿之后,又获得了许多新的启发。朱老师说,自己已经老了,生活平静、安适,并不需要再从社会上获得什么,只是看到那么多人因为不知怎样教育孩子而苦恼、挣扎,希望自己的这本书稿能给人更多的参考和帮助。采访中,朱老师将出版书稿之事托予我们,希望我们能帮她联系。如果读者你刚好能够为朱老师达成心愿,请联系我们,我们的联系电话是0571—85312020,邮箱是zjrbtopfuture@163.com。

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记者收到一位78岁高龄小学女教师朱雪丹用心血手写而成的书稿《教育孩子的艺术》。她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方法,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为你讲述60年——

字里行间爱的故事

  记者 石天星

  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一张张孩子的笑脸成为了我们心头最柔软的牵系,孩子如何才能茁壮成长?答案离不开教育。而今天,我们将从一位小学女教师的故事开始说起。

  那是在杭州下城区“唐西胜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组织的一场名为“师德面对面”的主题活动上,一位78岁高龄的老奶奶被邀请过来担任点评嘉宾。她身材消瘦,走路时脚步细碎,而脸上始终挂着温和恬静的笑容,她一开口说话,思维依然敏捷而清晰。那天,她带了一个档案袋过来,里面装着她的一部书稿——《教育孩子的艺术》。

  特级教师唐西胜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就是朱雪丹,浙江首批特级教师。那部书稿是她亲笔写成,字体娟秀,纸面上极少有涂改。

  “这本书,我原先是打算用一年时间写完,谁知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一气呵成了。”朱老师说,她由于心脏安了起搏器,总觉体力不支、水平不够,中间搁置了20多年。

  “我把自己一辈子的从教经验都写进了这本书里,读过的人说还挺管用的,就当是些小学教育的‘中草药’、‘土方子’吧。”她接着说。

  记者打量着这位和风细雨般慈爱的老人,不禁浮想联翩:她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她的这本书里又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教育孩子的艺术?

  答案,当然要从她的这部书稿中去寻找。

  初次上课堂

  像所有年轻的女孩一样,朱雪丹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女主角——华尔华娜,她是一名优秀的女教师。

  “那时候很单纯,觉得国家需要教师,我就来当教师了。”朱老师后来才懂得,想当个成功的老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肯定要跌跟头,也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就像学游泳一样,不呛几回水、不酸几回鼻子,是学不会游泳的。”

  1955年,18岁的朱雪丹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在安吉路小学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就被学生给气哭了,可是她一哭,孩子们更起劲了,还嘻嘻哈哈笑她。

  怎么才能让这些小淘气听话?朱老师开动脑筋:你们如果能保证一周守纪律,周末就带你们去孤山玩。在那个孩子多、父母忙的年代,孩子们出去玩就跟过节一样,这一招果然很奏效。

  从孤山回来,孩子们都喊走不动了,朱老师灵机一动,包了四条船让他们坐船回来,朱老师以为校长会表扬她,结果校长一听说,板起脸来就问:“如果船翻了,你负得起责任吗?”

  班里的阿根欺侮同学,气急了的朱老师带领一帮学生把他往外拖,结果遭家长大骂—— “吃屎老师”!朱老师哭着鼻子去找校长,说不想当老师了,校长沉思良久,亲切地说:“人生啊,就像一条河,充满艰难、曲折,充满欢乐、苦恼;人生,又像一座山,只有不畏劳苦,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山顶,才能领略那无比美妙的风光。我相信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个勇敢的攀登者,而不是个懦夫。努力地去探索儿童的心灵世界吧,孩子们是爱你的。”

  “当老师真是要处处小心呢!”经过挫折,朱老师成熟了不少,她重新振作精神,仔细观察周围的老教师们是怎么做得那么好的。“我发现老教师们有个共同点,就是对学生充满爱,不嫌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她也想用关心爱护融化孩子们的心。班里的阿里面黄肌瘦,上课时还老动来动去,朱老师想,他大概是肚子里有蛔虫吧!于是决定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还故意绕了很远的路,“这样阿里肯定会很感动。”她说。

  阿里确实很感动,他努力安静了好几天,但好景不长,老毛病又犯了……

  尽管时常感到无能和无奈,但这个班还是有了起色,可是五年级“风云突变”,她又管不住了。辛辛苦苦带了四年的班,最后让学生们给“轰”下了台。

  朱老师一直认为自己的第一届班主任当得相当失败,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第一届学生竟然相约回来看她了,相聚一堂畅叙往事,她发现当初的想法错了。

  当年她和男朋友在西湖边散步,被班里的两个小男孩“跟踪”,朱老师转过身对他们说:“你们不要跟嘛,这样做是不礼貌的。”小男孩照跟不误。

  “当时你们为什么不听劝告还要跟呢?”朱老师忍不住问。“因为朱老师是我们的,怎么能让她的男朋友抢走呢!”当年的小男孩已经是60多岁爷爷级的人物了,但表情还是那么天真烂漫。

  用心爱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艺术》一书中,朱老师细致入微地传授了自己带班、教学以及开展课外活动的经验。她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目标应是儿童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而高年级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和团队精神。

  “当学生将要产生松懈时、遗忘时,教师就要适时强化训练一次,并作讲评,表扬先进。学生良好习惯是靠教师的毅力与坚持培养成功的。”她说。

  毅力和坚持或许源自朱老师的性格,又或许是在一次次有意识的磨砺中逐渐形成的。

  上世纪60年代末,朱老师班上转来了一个又高又大的学生,名叫小鹏,小小年纪就参加“大串联”走遍了全国。小鹏坐在教室后排,每次上课进教室,他都要挨个从小同学的头上拍打过去,下课又追着小同学又打又闹。上课从不听讲,听写生字写不出,数学题不会做,叫他做功课就趴在桌子上睡觉……

  “小鹏其实很可怜。”朱老师观察着小鹏,他夏天穿着爸爸的大汗衫,脚上拖着妈妈的大拖鞋来上课,头发总是乱蓬蓬,脸也经常不洗。

  朱老师把小鹏带回了自己家,帮他把衣服洗干净,那时候的老师都要学雷锋做好事,她也买了推剪学习给学生理发,看到小鹏头发乱就帮小鹏理发,由于是刚学的,技术不好,把小鹏的头发越剪越短,最后只能变成一个光头,但小鹏没有埋怨她,小鹏的父母碰到她还感谢个不停。

  接下来,朱老师又征得了小鹏妈妈的同意,让小鹏每天晚上到自己家来补课,那时候的老师会自发将学生带到家里来补课、吃饭,当然也不收学生一分钱。小鹏实在基础太差,朱老师就把学习要求降低一些,小鹏有了信心,才愿意学、愿意做。果然,小鹏慢慢进步起来了,上课守纪律了,跟同学的关系也改善了。

  到了周末,朱老师依然会带学生们去公园游玩,小鹏非要把朱老师的小儿子带上,还让朱老师的小儿子骑在自己的双肩上,高兴地一边跑一边叫:“骑马郎郎,骑马郎郎……”一群男孩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追,大声地扬起鞭子喊:“驾……驾……”

  这样的画面,现在想来也充满了温情。

  后来,小鹏长大了,参军了,在临行的前几天还特地去看望朱老师,复员之后分配在银行工作又回来看望了朱老师,儿子考上了大学,他马上向朱老师报喜:“老师,我小时候不懂事,没有好好学习,现在我要把儿子培养好,叫他补上。今年我儿子已经考上大学了,我特地来向您报喜。”

  朱老师一面是感动一面是庆幸:好在那时没有分数的压力,她思想上没有负担,一心只想着把孩子教育好,可以耐着性子慢慢地磨。

  “教育是个细活、慢活,是个良心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心存善念是多么重要。”她感慨道。

  方法很重要

  当“双新名师智慧空间站”的青年教师们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师德故事时,朱雪丹老师对他们说:“现在的家长拼搏也很不容易,教师也要体谅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打电话叫家长。许多家长在说呢,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来电话。”

  大家一听,都笑了。

  刚当教师的时候,朱老师看到书上说,学校要与家庭密切配合才能把学生教好,认为很有道理。班上一个叫小金的男孩,朱老师对他毫无办法,就到小金爸爸那里去告状,还三天两头写联系卡,总说小金怎么不好。小金爸爸开始还很支持,但后来朱老师去告一状就打儿子一顿,一次晚上开会回来,半夜里把小金从被窝里拉起来,绑在床架上,狠狠抽了一顿。

  第二天,小金来上学,朱老师看到了小金脸上脖子上的红印,忙问他是怎么弄的,小金不理她。小金毕业后,路上碰到朱老师从来不叫,也不理睬,而朱老师感到很愧疚,也不好意思叫他。直到小金长大工作后,时间才打开他的心结,终于回来看望了朱老师。

  “这件事给我的教育很深刻,从此,我改进了教育方法,哪怕学生再不好,也不去告状,一是害怕学生挨打,二是效果适得其反,师生感情产生对立。”朱老师说,她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课堂上发生的问题,校内发生的问题,由教师负责,不把责任推给家长。“教师应该立足于自力更生,不能依赖家长,因为,这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年轻的时候,朱老师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工作之后,读报又养成了做剪报的习惯。她经常用剪报上收集来的事例教育孩子,一辈子积累的剪报册有好几大本呢。

  在《教育孩子的艺术》这本书里,朱老师同大家分享了她的很多剪报,“家长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苦的是找不到好的教育方法。”朱老师说,剪报里的故事对家长也很有教育意义。

  “过了这么多年,我回过头来想,还是觉得当老师这个职业好,因为老师是教育人的,是塑造人的灵魂的。”说这话时,朱雪丹老师若有所思,而她的目光依旧柔和而慈祥。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 00017 字里行间爱的故事 2014-05-30 3490114 2 2014年05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