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尽枇杷一树金
核心提示:小满,太阳到达黄经60度,农作物开始灌浆,小得盈满。秋开花、冬结果、春生长的枇杷,在初夏时节长成了。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独备四时之气,汲取天地之精,甜得透透的。兰溪的穆坞人不论市场如何变化,只遵循一个自然法则——熟了才摘。
记者 徐贤飞
市委报道组 王寅锋
柳宗元说,夏首荐枇杷。枇杷,作为浙江的“原住民”,与之来场邂逅极为容易。离开城市,独行于山野田间,都能有番精彩的相遇。然而丰腴的甘甜,足够化解每个独行者的孤独。
我把我的相遇,安排在兰溪市女埠街道穆坞村,因为那里有最好的枇杷。
村口庆丰收
今年,穆坞村又是个丰收年。山头黄澄澄的颜色,说明了这点。
穆坞,位于兰溪与建德相邻的山坞中。三面环山,惟有南边出口,与外界相连。数百年来,封闭的穆坞,都是个穷山坞。直至35年前,枇杷的大面积种植,才挽回颓势。
小满前两天,一个大雨滂沱的清晨,我来到穆坞。这里,已然是枇杷的天下。一颗颗黄澄澄的果子,码放在一只只提篮、箩筐里,摆放在村口广场上、道路两旁。它们的主人,披着雨衣,满脸笑意,接待着各方客商。
这几百上千只提篮和箩筐,肩并肩,身挨身,足有个把公里长。黄白两色枇杷,躺在各自的箩筐中。白枇杷个大,但比鸡蛋略小;黄枇杷个小,有些也有乒乓球大。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农民的脸上。错把我当客商的林冬香,一个劲地推销自家的白枇杷。凌晨4点冒雨采摘的她,已收获第一笔收入,3篮白枇杷卖了1100元,每公斤售价44元。
有1350人的穆坞,种着5500亩枇杷。本季是他们最繁忙最甜蜜的季节,全家老少齐上阵,边采摘边售卖。主妇们大多承担售卖的角色,看着提篮,等待寻价,脱不开身去烧饭,右边一溜儿的七八家餐饮服务店,足以供大家果腹。
当我抛出第一个问题时,喧闹的市场,更是炸开了锅。我问:“穆坞什么时候开始种枇杷的?”
答案五花八门。有说,25年前的;有说,30年前的。农民凭借着自己的记忆方式,那年种枇杷时,儿子才出生;或者是村里造新房,各有时间点,谁也说服不了谁。混乱中,村民递来几颗枇杷给我。
第一颗吃的是王培坤家的。他说他是村里最早种枇杷的。按我事先的了解,穆坞首批枇杷种于1984年,今年已有30年整。头一年,他们村种植的番薯滞销,全村陷入困境,困难的人家连年夜饭都吃不成。后来,经人指点,村里改种枇杷,从此扭转了形势。
枇杷树越老,果越甜。这是从小奶奶教我的,老家屋后的那棵枇杷树,年年考验着年少的我,在贪一时之欲与享受最美好的甜中权衡。刚开始,常是贪输给甜;后来才能甜赢于贪。这也算是时间在点化我的人生。
剥开皮,掰上一小块黄肉,放在嘴巴里先含着,再用牙齿轻轻咬下,甜甜的汁液与舌尖全面接触,甜透全身。美呀!
山中探娇果
山里人好客健谈,这在穆坞都有见证。一群人围着我,谈论着枇杷年份。最后,当年引进枇杷的老支书的女儿王竹弟,冠压群雄了。王竹弟说,父亲种枇杷时,她大概七八岁,她今年42岁,肯定有30年了。
老支书20多年前离世了,未得见穆坞当下的繁荣。他的两个女儿,也如大多穆坞姑娘一样,因穆坞穷而嫁在了本村。大女婿王茂新,已是现任村支书。
雨还在下,到饭点了,农民陆续钻进临时搭建的餐馆用餐。我也跟去,要了碗炒面。同桌、收购商冯志兴要了碗豆腐,独自吃着。他说,他是穆坞的常客,已经打了10多年交道,“穆坞枇杷好,主要是人心好。”
冯志兴道出穆坞枇杷好吃的秘诀,其实与我贪吃及懂得留甜是一个理儿。穆坞人不论市场如何变化,只遵循一个自然法则——枇杷熟了才摘。
在穆坞人眼里,枇杷不比其他水果,是个典型的“娇小姐”。它开花在秋天,结果在冬天,生长在春天,成熟在夏天。一年四季里,它都希望着有人围着它转,帮它修枝,给它梳果,看它成长。即使是成熟,它也娇,非得成熟在小满这个多雨的时节。
我是有备而来的,户外所用的装备全都带上了,防雨鞋、冲锋衣裤。可这些在午后枇杷山的大雨面前,全都成了浮云,全身湿透。
穆坞三面环山,村边右侧山包,虽然不高,但坡度较大。我跟着王赛红上山时,这位56岁的阿姨不停地转身念叨,“干嘛去受罪,干嘛去受罪。”连着一周的雨,山涧里汇成一股不小的水流。水流霸占了往常的泥土小路,王阿姨带着我避开水流,跳跃着走。阿姨说,上山还好,下山挑着枇杷“娇丫头”,估计要更小心,极小的颠簸都会让它受伤、裂开,卖不起价格。
半小时后,王阿姨放下提篮,说到了。山坳里,云雾缭绕,一棵棵黄果子压满枝头,点点远去。枇杷树就种在坡度超过45度的山坡上,雨天地滑,我常觉得站不稳。挎着提篮,王阿姨开始忙碌了。轻轻地从枝头摘下,轻轻地放入篮子,轻轻地提着走……阿姨的动作优雅轻缓,不像是在采摘,更像是舞蹈。
这些树都是阿姨的丈夫亲手栽下的,已有20多年。10多年前,丈夫走了;4年前,孙子诞生了。枇杷树见证着这个家的悲欢离合,也将慰藉着阿姨即将到来的老年。村里有习惯,儿女们会给老人留几株枇杷树,老人既可留着自己吃,也可以卖了当零花钱。枇杷树就是绿色银行,珍藏着甜美和幸福。
有人说,枇杷树只有50年寿命。如今,穆坞枇杷已有30岁了,有些山头树已经老化,产量不高,被砍了补种。而我,更希望家家户户能保住自家的老株,这是岁月的见证。
私藏推荐
兰溪二日行
D1:探访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集地——诸葛八卦村,之后游有“浙西小灵隐”之称的隆丰禅院,以 及百草生态园景区。晚住兰溪,赏兰江夜景,游兰溪古商城,品风味小吃,散步中洲公园。
D2:到“华东枇杷第一村”女埠街道穆坞村或者虹霓山,感受水果采摘之乐,如果还不够尽兴,可在女埠街道汇潭码头渡船至对岸到“中国杨梅之乡”马涧镇前余村采摘大棚杨梅,餐后探访地下长河。
老家手记
遵循自然
的规律
徐贤飞
时序,是大自然与人类的一种无言的约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与之相伴的,各个季节里丰收的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然而,自从人类有了第一座塑料大棚以来,四时便开始错乱,人类的餐桌可以在四季中随时跳跃:春韭成了冬韭;冬萝卜也可以是夏萝卜。
如此轻意跨过时序便能满足口腹之欲,却常不能让人类满足。儿时对于甘甜的回忆,在成年的时刻,时常难以找到。缺憾当中,反思紧跟而来,有人认为这就是一种城市病。人们模糊了时序,把时间抽象为一张日历和一组数字,遗忘了它属于岁月、属于光阴的模样。
要留住光阴,不被人类的科技抽象为数字,这需要人类更大的毅力。现在已不是无能为力的年代了,而是需要克制力量的时代。就如穆坞一样,枇杷能甜只因为他们守得住贪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信守着祖先传承的“果熟了才吃”的朴素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