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人文·新闻时评

英语“退出”高考的是非曲直

  教育公平的内涵之一,是教育的选择权。高考英语“社会化”如果操作得当,为千万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学以致用的选择机会,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但是,正因为高考在当今中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于千丝万缕的利益交汇点,任何实质性改革探索都要警惕利益集团的绑架,同时蹄疾步稳,反复论证,交之于民,取得共识。

英语“退出”高考的是非曲直

  上周末,一条“2017年英语退出统一高考”的新闻轰传网络:报道称,英语将“退出”每年6月7日、8日的统一高考,改由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学生高中三年可多次参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四六级一样分等级,而在高校招生时,不同的学校会对英语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随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立即作出回应,称高考方案“正在完善”,并未定案。即使最终确定,也会本着“三年早知道”原则,尽早公之于众,并“选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而始作俑者学者顾明远也通过媒体表示,所谓“2017年英语退出高考”是媒体对他原话的误读,其本人从未“肯定”这一方案是最终定案。

  英语“退出”高考的所谓“误读”绝非首次。早在半年前,英语高考将实行“一年多考”已见诸《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从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来看,英语高考“社会化”虽未定案,但大方向已昭然若揭。

  一名学者的个人表态引起全社会如此广泛的高度关注,半年前的旧闻两炒三炒就“高烧”不退、延烧至今,在当今中国,除了高考,别无可能。这再次证明了高考在中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地位。尽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智渐开、文化昌明,高考已不复当年“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景象,也不再是中国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自古华山一条路”。但谁也无法否认,高考,依然是中国草根百姓子女改变自身命运最公平的捷径。甚至于高考走下国家“抡才大典”庙堂之高,却转身承载了江湖之远的各种利益。个人要改变命运、光宗耀祖,市场要资本回报、扩大招生,官员要地方声望、本人政绩,学者要机会公平、转型正义,等等,正是因为高考成为利益多元时代各方利益的汇集点,有关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来汹涌舆论、物议纷纷。

  高考要不要进行改革?这恐怕不是问题,一考定终生、惟分是举、应试教育、地域差异、加分猫腻、急功近利等等,僵化的高考体制弊端丛生早已是社会共识。以英语考试为例,无数国人从懵懂识物开始,终其一生为其所困,高考、职称、就业、升职,英语考试成为许多人人生征途上难以逾越的鸿沟,生活可能就错过若干选项,生命因此而失去许多精彩。而其中又有无数个体用奋斗证明,英语短板踩在脚下一样能驰骋职场、冲上浪尖。这“一刀切”在阉割了精彩人生的同时,却催生了产业链最长(从牙牙学语开始)、涉及面最广(义务教育适龄人群)的教育市场,以此为生、一夜暴富的励志故事甚至搬上银幕,登陆美股。这样的英语考试丧失了语言作为工具的本意,占用了无数人的生命与金钱,要不要改革?

  答案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把英语“请出”统一高考、交由社会是否就能调准教育资源失衡的天平,腾出一席之地给更有意义的求学选择?这是高考英语“社会化”改革必须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说高考是教育资源分配的“指挥棒”并不准确。在其之上,更悬着高校招生法则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落下,什么样的利益链能逃过剑锋?高校招生如仍旧普遍有英语等级要求,所谓减负、腾资源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方案应对提出英语等级要求的专业、学校作出详细规定,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才能部分达到教育资源最优化的改革初衷。

  其次,承担英语高考“社会化”重大责任的所谓“社会机构”,如何保证考试的公正权威?这是当前公众疑虑最为集中的焦点问题。在当今高考弊案时有发生、社会诚信尚待建立、法治环境亟需完善的客观现实中,“社会机构”有无诚意、有无能力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令人不安。假如未来承担此责的“社会机构”是赢利的市场主体,又无强大成熟的监管机构和执法依据,此种疑虑就更可能成为现实。另外,将原本集中监管的英语高考分散到高中全时段、分散到社会各考点,由此带来的监管成本,怕不是个小数字,由谁买单?成立机构、完善立法、落实财政、认证资质、确定程序等等,千头万绪,是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必须直面的第二个问题,并且必须在推出之前就一一落实,以此打消公众疑虑。

  此外,英语高考社会化改革必然对英语教学产生颠覆性影响,义务教育阶段也不能幸免。一种非常可能的结果是,在校义务教育的英语教学分量减轻,这本来也是此项改革优化教育资源的初衷之一,但由于高校招生法则的“指挥棒”仍然指向英语水平,于是,在校园消失的英语应试教育易地满血复活,蓬勃于社会培训机构,由此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本应由国家提供的基本英语教学,未来可能成为“一分钱一分货”的奢侈“小灶”,“社会机构”日进斗金、盆满钵满,寒门学子、农家子弟却被置于窘境。这是违背中国教育改革公平正义根本原则的大问题,试问英语高考社会化方案如何化解?

  高考的改革必要性不容置疑,英语教学回归其语言工具本质属性也呼声已久,把英语过多占用的宝贵资源解放出来,用在当今中国最急需、最稀缺的人才方向上,这无疑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另一方面,英语依然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最强势的国际语言,互联网90%以上是英语资源。作为独一无二使用象形文字的民族,我们学英语有诸多特殊障碍,改革开放以来从《英语900句》积累起来的雄厚校园英语教学基础,如果听任其轰然垮塌,殊为可惜。教育公平的内涵之一,是教育的选择权。高考英语“社会化”如果操作得当,为千万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学以致用的选择机会,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但是,正因为高考在当今中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处于千丝万缕的利益交汇点,任何实质性改革探索都要警惕利益集团的绑架,同时蹄疾步稳,反复论证,交之于民,取得共识。已经有各种加分改革弊端丛生的教训,与原始初衷相去万里,覆辙在前,且行且珍惜。


浙江日报 人文·新闻时评 00016 英语“退出”高考的是非曲直 2014-05-22 浙江日报2014-05-2200014;3478378 2 2014年05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