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就是母亲的幸福
——记全国“最美家庭”、衢州市民胡金凤一家
本报记者 张丽 通讯员 金蕾
都说,世界上最好的爱是陪伴,93岁的胡金凤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她不舍得离开老家,9个早在城里安家的子女排出了一张值班表,每天驱车10多公里,轮流陪伴母亲。这一坚持就是13个年头。
刚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的胡金凤家,在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下埠头村,村里年轻人多出去打工,不少老人孤独留守,胡金凤的家却每天欢笑不断。
“好不好吃?”5月14日,轮到二女儿苏婉英值班,前一天听大哥说老母亲想吃红烧肉,她怕母亲牙齿不好嚼不动,提前把肉腌渍好,炖了一晚上。胡金凤一边咀嚼着红烧肉,一边连连点头。苏婉英看到老人满意的神情,嘴角不自觉上扬。
“母亲拉扯我们9个孩子长大,太不容易了。”苏婉英说,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衣服都是母亲缝制的,经常一缝就缝到鸡叫天亮。父母对爷爷奶奶也很好,家里没什么吃的,他们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把吃的留给爷爷奶奶。
如今,9个子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去年,老人因脑梗塞不能走路,有时候出现大小便失禁,他们都毫无怨言,没有推诿,无论谁值班,都会把老人身体擦洗得干干净净。
记者在老人的屋内看到,13年的值班表整齐地贴在墙上,在第一年的值班表下面,还写着的一句话: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是大哥苏阳松写的,轮流值班照顾母亲也是他提议的。”苏婉英说,“一家人能和和睦睦的,也离不开大哥的带头。”
长子如父,因为父亲走得早,大哥苏阳松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最小的妹妹12岁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跑步摔伤,得了败血症,又转为骨髓炎。苏阳松带着小妹四处求医,后来带到上海,动了13次手术,花了很多钱,终于将病治好了。“大哥当时说,他宁可自己不结婚,也要将小妹的病治好。”
如今,胡金凤的9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每个子女都有了自己的儿孙,共有43口人。多年来,这些子女之间团结互助、亲密无间,尽管人口众多,却没有争吵、没有纠纷。
每年过大年,43个家庭成员都会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赶回家,参加“家庭春晚”。歌舞、击鼓传花、书法表演……四世同堂,自编自导自演,轮番登台献艺,带来一台精彩的家庭“春晚”,10多年来从未断过。
孙辈们因工作不能常伴左右,也用自己的方式关爱着老人。他们将子女通讯录贴在老人床头,并把电话机作了设置,按“1”是老大的电话,按“2”是老二的电话;还设立了一个基金,每个小家庭每年出480元,用于老人看病、出游和房屋修缮。
“兄弟姐妹团结一心,互帮互助,把亲情记在心间。”
“堂堂正正做人,勤勤俭俭持家。”
胡金凤老人的家训,深深铭记在全家43个人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