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大地产

逼出来的商机

开化土地整治引入民资“活水”

  郏甜恬

  土地开发整治,如何“开渠布道”引入民资活水?

  2012年8月,开化县实施补偿新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其后,土地整治引入民资,在开化县蔚然成风。

  是何关键性因素,吸引民资纷纷进驻?日前,笔者赶往开化县探访。

  在池淮镇篁岸村,一路向前,弥漫的芳香衬着油绿的田野,吸引我们去到一处平整后的“黄菇尖”项目参观。

  眼前这片农田,今年初已经通过验收。

  裸露的棕黄色土层,刚刚翻新。田里的生产便道,用细石铺平,呈现“L”形迂回。

  “这片小山沟,原本高低不平,杂草丛生,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作为开化县土耕吊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郑小春流转了这93亩山沟地后,原计划是稍做平整后,便投入种植。

  然而,在乡镇土管员解读完补偿新政,并参观了其他示范项目后,郑小春暗暗下了决心:必须把握这“逼”出来的商机,要搞土地开发整治!

  平缓坡、填沟壑、砌石坎、疏沟渠,短短半年时间,小山沟已蜕变为93亩田成方、路畅通、渠相连的耕地。

  “加上整治以及施肥等费用,前期总投入在230万元左右,验收后,我们能拿到每亩2.5万元的补助款。种植农作物满5年,还能领到每亩1600元的地力培肥补助。也就是说,我们负责先投入开发,最后由政府来埋单。如此一来,我们不用花钱,就能大幅提高土地肥力,促使作物增产,真是一举多得啊!”

  开化县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主任江军华介绍说,类似于郑小春的项目,一季度开化共验收20个,总面积1032亩。

  江军华还透露,民资参与土地整治之所以能从容铺开,设定“准入”门槛,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仅仅为了赚取开发项目的差价,是行不通的。”江军华表示,民间资本参与开发的项目,流转后必须用于种植。一旦验收不合格,负责人也领不到任何补助资金。

  他们的结论是:只要有了与投资方切身利益挂钩的“身份”,他们开发出来的项目,肯定能保质保量。

  “土地整治引入民资,区别于乡镇的招标项目,更受市场追捧。现在,很多合作社都主动上门谈合作。其中还包括一些学习到技术的村民,自己牵头成立合作社,要求参与土地开发整理。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图施工,布局合理,并注重生态保护。今年,乡镇已上报29个开发项目,总面积2000余亩,预计投入补助资金0.5亿元。”陈灵副局长说。

  自此,项目评审专家组也感叹:近两年开化县的垦造耕地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微风拂过,芳香四溢,青草味渐浓。站在这片平整后的土地上,郑小春憧憬着未来。“再过1个月,这里就能种植吊瓜跟玉米等农作物了。到时候还得在村里雇20多人帮忙,今年秋天就会有收成了。”


浙江日报 大地产 00012 逼出来的商机 2014-05-13 3468353 2 2014年05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