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聋儿康复教师郎叶平——

爱是青春的色彩

  【人物名片】

  郎叶平,女,1973年出生,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副主任,2006年浙江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致青春】

  如果时间重新回到1992年,我还会做杭州庆春路幼儿园聋儿康复实验班的一名老师。我爱孩子,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老师,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能听会说,感受世界的精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那个夏天,聋儿康复教学刚刚起步,幼儿园成立了康复班。看着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不到20岁的我生出几分心疼——除了听觉障碍,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可爱。每次和孩子们在一起,看到孩子们努力想表达自己心里的愿望,却无法用语言来告诉你,让你明白他的心意的时候,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教会他们表达。

  挑战也随之而来。在幼师没有学过听力语言等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更没有想过有一天成为一名从事听力语言康复的教师。于是我开始学习听力学、康复教育学等知识,每天给孩子们上语言训练课,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练习呼吸、发音,无法想象“张嘴说话”这件在大家看来非常简单的事,对听障孩子却是多么不容易。一般孩子学习一个生词,也许一遍就会了。但对于我们的孩子,要教会他们一个生词,常常要重复几十遍、乃至上百遍。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已经变成了“复读机”,可孩子们还是瞪着眼睛茫然地看着我。

  每当他们能够开口说话、能够准确地说出一个词,一句简单的话语时,那份喜悦是无与伦比的。也许正是这份成就感,让我一直坚持着,我也在老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渐渐学会如何更加耐心地、慢慢地陪伴孩子们康复和成长……

  有人问我为什么选择这份职业,原因很简单,就是我喜欢孩子,即便是一群曾经生活在无声世界,没有美妙动人的声音,但是他们的笑容一样灿烂。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能如普通的孩子那样融入社会。

  如果说这几十年,这份工作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我想,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愿意沉下心来,用坚持和爱,感受那个由无声世界进入有声世界的过程。我在每一天和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体会到,更从与他们父母的交流中感受到。和普通的父母比,残疾儿童的父母要承受更多的压力,可他们依旧毫无保留地付出,为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与骄傲。

  如今,在我们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康复的听障孩子,90%以上都能通过一到三年的康复回归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前不久,庆春路幼儿园康复班的几个孩子来找我聚会,他们现在都有了稳定的工作,还有两名孩子成了大学生。他们说:“老师,谢谢您。”其实,要说谢谢的何尝不是我呢,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付出的美,感受到了获得的美。

  【人物心语】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是我成熟的历程。付出爱,收获爱,那是最美的人生。 (整理:记者 何苏鸣)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爱是青春的色彩 2014-05-08 3454116 2 2014年05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