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学

学语文,是件快乐的事

  本报记者 石天星

  杭州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倪江常和学生聊阅读的话题。有学生问他,如果时间不多,只能看三本书,你会推荐哪三本?倪江说:“那我会推荐你读《徒然草》,因为草木之香,最宜于在市声中迷失的心灵;《失明症漫游》,让你思考;《夏山学校》,教育是为了自我成长。”

  同学们喜欢上倪江的选修课“20世纪经典文学阅读”,记者和同学们一起,听倪老师讲马拉美的诗——《骰子一掷绝不会取消偶然》。

  多媒体幕布上放着PPT:第一张上只有一行诗题,第二张PPT只有一行字——“骰子一掷”,第三张是一片空白。“骰子一掷,为什么接下来是一页空白?”倪江发问。

  晦涩难解的现代派诗歌没有让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一名学生摸了摸后脑勺说:“这些现代派诗人很多思维都不正常,我们正常人怎么能理解?”教室里哄堂大笑。倪江也笑着说:“你觉得他们思维不正常,其他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

  讨论继续向前推进……

  倪江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其实都没有标准答案,他鼓励学生思考,只要能围绕诗歌的母题从某个方面有所阐释,就不会被视作空泛,“现代主义文学母题的多义性,适合学生做多维度的思考。”

  下课后,与倪江行走在杭外的校园里。

  “在杭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们的阅读量远比同龄人要大,语文老师如果不爱阅读,很快就会被学生甩出很远。”倪江的一句话,透露出杭外老师身上共同的特征——他们只将自己视作学生的引领者和同行者,并不企图去控制学生。

  去年,倪江出版了一本专门谈语文教学的书——《理想语文》。在书中,他说:“青年教师丰厚的学术背景和阅读背景,使得中学生能够在至少几年内从老师那里享受最接近大学的教学气质和文化气质。”

  “语文课首先应该让学生拥有一种悠游语文丛林的自由状态。”他写道,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左右”课堂,“错误”在这样的课堂仍然作为一种声音存在,师生们围绕这样的声音展开辩驳,每个人都从错误中得到教益,整体的教学设计应该富有弹性和适应性。“一堂学生‘满堂飞’的课,才是我所期待的好课。没有什么比师生之间出现学理上的争执更美妙的事情了。”

  踩着落英缤纷的小径,学校后面苍翠的山峦抬头即见,让人想起《论语》中也描绘过这样的一个季节——“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倪江说:“那时候,老师和学生们在一起读些好书,写写文章,背诵一些好的篇章……学习语文应该是件很快乐的事。”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4 学语文,是件快乐的事 2014-05-07 3432609 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