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人文·好学

民办初中推荐上,如何

  王东

  五一期间,成都6所民办初中招生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诸如马航事件、钓鱼岛、阅读、PM2.5、“舌尖”等内容的加入,让今年这些学校的综合素质测评显得与众不同。媒体对此的解读是,考题非常“接地气”,还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不过,总有一些人会时时刻刻揣摩民办初中的招生动向。今年,“马航”、“岁月号”等时政大事进入考题,明年就会冒出相应的培训班,“恶补”相关有可能成为考点的知识。原本想努力推一把素质教育,结果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有的孩子关注PM2.5,而有的更喜欢“舌尖”,把它们塞在同一张试卷里,选拔出来的仍然是“扁平人”,而非有棱有角、特长鲜明的群体。这样改可能会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充其量就是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试题从书本里来,容易僵化,从与孩子联系不大的生活里来,迟早也会变得刻板。

  在当前“小升初”依然处于“卖方市场”的背景下,一些热得发烫的民办初中完全可以像北大等知名高校一样,采取“实名推荐入学”的办法。选定几所甚至十几所优质小学,由校长根据孩子过往6年里的表现,向民办初中实名举荐。其实,学生优秀不优秀,他们是最清楚的,没必要再来个七考八考。

  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方面,民办初中能选拔到真正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也会减轻孩子的负担,在少了应试压力的同时,让他们不必来回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间。

  把一部分权力让渡给小学,似乎就会产生入学的公平公正性问题。其实,这样的焦虑大可不必,也没见“校长实名推荐”后,北大招生就乱成一锅粥。


浙江日报 人文·好学 00014 民办初中推荐上,如何 2014-05-07 3458148 2 2014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