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人文·社会万象

善待每份爱心

  沈吟

  近日,四川绵阳市三台县新生镇原德光办事处,一些大米、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救灾物资被发现霉烂变质。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近6年,竟然还有当年的救灾物资放在储藏室里悄悄霉烂,令人寒心。

  表面上看,这批物资价值并不高,但其背后是遭到践踏的爱心。每一分捐款和每一件救灾物资,都是爱心的体现,本应用在刀刃上,帮助有需要的灾区群众。试想,倘若当年的捐赠者,知道自己献出的爱心无人问津,救灾物资在阴暗的角落里发霉长毛,他们将做何感想?慈善事业频频遭信任危机,而救灾物资霉变一事,无疑是雪上加霜。被弃之不顾的救灾物资,造成了资源浪费,冷了众人的心,也损害了政府和慈善事业的形象。

  部分救灾物资发霉,也折射出部分官员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的变质。发放救灾物资,并不是把物资送到当地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按规定,救灾物资如果发现无法使用,应该进行登记、造册、拍照和集中销毁,不能随意处置。但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的管理不善、监管不严,让上述规定成了一纸空文。

  为防止上述事件的重演,政府有关部门和慈善机构应该对救灾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以更加认真负责的态度,善待每一份爱心,让爱心散发更多热量,温暖更多的人。


浙江日报 人文·社会万象 00015 善待每份爱心 2014-05-06 3458685 2 2014年05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