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人文·好奇

中国工程院王浩院士畅谈五水共治

不尽清流滚滚来

  本报记者 李月红

  日前,由省科协、浙报集团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金华市科协等承办的“科学+会客厅”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问诊”江南水乡,“开方”五水共治。

  王浩院士说,总体上,我国的水资源条件不是太好。就浙江来说,主要的问题是水质性缺水的问题。除了自然禀赋不足,我觉得水危机的本质就是人为因素。

  人为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环保排放标准还不太科学,不切合实际。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产业发达的城市群,每100公里的河道密集有五六百家工厂,如果每个工厂都按欧美的标准排放一个单位,加起来就有五六百个单位,而整条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却又连五个单位都不到,排放量大大超过了河流能够容纳的量,就造成了水质等级急剧下降。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环境模拟技术。也就是说通过模拟要知道,一个河段不达标,点源贡献多少,面源贡献多少,内源贡献多少,左岸、右岸、上游、下游、工业区、灌区、城市,各处居民点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要把这个底数摸清,这样才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

  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浙江八大水系的水体功能,制定一湖一策,一河一策。针对每条水系,我们要先定它的水质等级,据此确定它的水环境容量,从而推导出入河排污的总量,再定消减量,然后分解到各排污口,最终确定每个排污口入管企业的排污总量。这样,根据每条河的水环境容量定企业的排放标准,倒逼企业加紧治理污染。

  其次,要大幅提高超标排污费;另外还有污水处理厂,要实行24小时监控。对污水处理厂,不能仅看它的设计能力,要看它的实际工作能力,进水口、出水口、水量、水质是不是都达到处理标准了。

  人类文明起源于河边,河流积淀了从古至今的文明故事,浙江有山、河、水、湖、滨海、平原,生态系统很活跃,比较健康。复原江南水乡的面貌需要环保、水利、生态方面的科学家们带头,需要每一个人的渴望与努力。


浙江日报 人文·好奇 00013 不尽清流滚滚来 2014-05-05 3458623 2 2014年05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