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主办的市场圆桌会在杭州远洋大运河商务区成功举行
电商催生商业地产新模式
通讯员 王钏 记者 顾志鹏
互联网时代,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的武林路有好几家鞋城,现在基本上关门了。原来龙翔桥服装市场是杭州人气最旺的地方,年轻人去得最多的地方,现在人流量也少了。”浙江省市场协会秘书长王晓文道出了电商对实体市场的直接影响和冲击。
零售业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同比增长8.9%,连续两年下滑,为2005年以来的最低。过去这一数值曾高达19.6%。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中国网络销售市场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率为8.4%,该指标远远领先美国。
传统零售业受到电子商务冲击已是不争的事实,市场不旺、人气退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还未来得及转型的传统零售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原本剑拔弩张,非要争个你我高低的双方,竟开始有一丝惺惺相惜之感。O2O(即“线上到线下”)模式刚开始时如蜻蜓点水,点到即止,如今却已成疾风暴雨之势。身处其中的传统零售行业,该如何抓住机会谋求变革?
4月25日,本报联合浙江省市场协会、杭州市市场协会,在杭州远洋大运河商务区,成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聚焦变革中商业模式的发展与创新”的市场圆桌会。会议邀请了我省知名学者、在杭部分商品市场老总,以及银行金融专家,就零售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一场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探讨和对话。
坚定市场信心 拥抱改变
2013年以来,人们曾无数次听到一个新词——O2O。腾讯先行化O2O概念为行动,一路攻城掠地,颠覆了传统的电商模式。
习惯于天上飘的互联网行业纷纷开始紧急落地,物色地上商业模式以求合作共存。在互联网冲击下未来得及转型或转型无力的零售商也开始寻求自我蝶变。
这场蝶变的意义重大。曾几何时,传统市场的人气流入到互联网上变成虚拟的流量,市场的价值被电商慢慢掏空。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顾客对生活体验要求的提高,那些虚拟的流量正将人气推送回能体验优越消费感受的实体空间,尤其是基于餐饮、汽车、家居等体验型消费为主的产业。
“我们的商品市场有大量的实体商铺,有体验式的先天优势和良好的物流基础,我们是落地的、接地气的。电商看重我们的渠道资源。商业模式是在不断竞争中发展变化的,电子商务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的事物,我们的商品市场要接受它并拥抱这个变化。同时市场要坚定信心、坚持创新。8年前有人说市场不行了,实践证明市场还有很多个8年。”省市场协会秘书长王晓文信心满满地表示。
变革商业模式 抱团推进
浙江多数专业市场、商超、百货起步较早,顺应了1985年至2000年间零售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近30年以来,百姓收入增加,对品质生活的需求提高,同时小商品生产和轻工业快速发展,这对当时传统分销体系的要求比较低。低标准意味着低门槛,众多浙商纷纷涌入,在商品稀缺的年代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同时,市场准入的低门槛也造成了浙江商品市场规模普遍低小散、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先天不足。
为迎接零售业的第三次浪潮,面对零售业的新一轮变革重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网络营销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王小毅认为,必须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他提出了三条建设性的意见。
首先,浙江市场品牌重塑势在必行。市场不仅仅是卖货的地方,更需要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其次,实施品牌、批发、零售在价值链整合上的合作,促进三者新关系。同时,要重视不断细分的市场,致力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社区独立店、生活方式体验百货、自有品牌专营连锁店等。
王小毅认为,专业市场应共建大平台,在电子商务方面进行合作。“专业市场最强的优势在于后端资源的整合以及与上游之间的关系。如何打通这些关键节点呢?第一步是草船借箭,借助天猫等电商大平台的流量,把人气吸引到自己开设的网站上。第二步,造船不如租船,与其自己深造一个平台,不如与他们进行战略上的合作,把管理权委托给他们或者进行战略上的把关。之后便是承包航道,把航道路线都拿下来。当你越做越细的时候,其他电子商务公司就会发现在这一块领域或某个品牌根本没有竞争力。这样才能引船出海。”王小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