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阅读会

读后再睡觉

  在浙江工业大学,范致行第一次见到了网名“张大顺”的广电专业学生。这个女生是“读首诗再睡觉”团队的上百位工作人员之一,负责将每天推送的内容同步更新到其他线上平台。

  早些时候,他还在杭州第一次见到了“读睡”的“幕后黑手”成员网友“钟钟”、网友“易水寒天”。前者是一位大学老师,后者则在出版社工作。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无偿为“读睡”粉丝推荐诗歌,撰写短小的诗评,联系声优朗诵诗歌并录音、编辑、上传网络。

  “读睡”在杭州有为数不少的工作人员。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更多。还有的分布在海外。他们中许多人素未谋面,只是通过互联网频繁交流。

  “我们的几个聊天群每天都有几百条信息。快到月底的时候有人会退群,那是流量用光了的。到了下个月又加回来。”网友“钟钟”说,“每个时区都有我们的小伙伴,群里一天24小时都有人在说话。”

  用同样的方式,“读首诗再睡觉”将遍布全国的热爱诗歌的人整合起来。他们中许多人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在本地的现实生活圈中,他们的爱好可能很小众。但是,移动互联网把散落各地的诗歌爱好者的卧室连接了起来 。在杭州工作的诗歌爱好者匙河说,就像深山幽谷中的野地百合,忽然在互联网时代发现了彼此。

  范致行认为,“读睡”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热潮的后身。当时,诗歌作为个体生命感悟的艺术表达形式,受到热烈欢迎和追捧,舒婷、顾城、北岛等诗人亮如巨星。一位北京的诗歌爱好者回忆:诗歌朗诵聚会是当时社会上一种常见的现象。全国各地都有属于诗歌爱好者的朗诵地盘,在北京,诗人们喜欢紫竹院和玉渊潭,朗诵会听众经常上千。

  现在,这种朗诵聚会被以一种更私密的方式复制到互联网的云端。在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刻,不论你身在何处,身旁何人,都能拿起手机,品味诗句,欣赏插图,倾听一句句朗诵。当你意识到,就在此时此刻,有成千上万人都在做出和你同样的举动,被同样的诗意拨动了心弦,五彩缤纷的思绪如涟漪层层叠叠在夜空中散播,心灵大约会寻获久违的温暖与柔软的感觉。

  “读睡”就这样像滚雪球一样成长。人们总是在不同的场合发现:原来你也在关注“读睡”。有一天,群里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妈妈给我推荐了‘读睡’,让我关注。到底要不要告诉她我就在给‘读睡’干活儿呢……”这让范致行很兴奋。不仅是青年诗友,还有许多“文艺中年”向“读睡”投来热切的目光。另一个他刚刚得知的事实是,浙江省政府下属的一个厅级单位有一个从厅长到各县、市局长都加入的聊天群,每天晚上有一名处长负责将“读睡”当天推送的诗歌发送到群里,随后往往能引发热烈的讨论。

  从一枚单纯的粉丝开始,逐渐被鼓励着念一首诗,得到大家的赞赏;或者干脆拿出自己的“拙作”,结果被10万人在同一时刻“拜读”。“读睡”深刻地实践了互联网时代“用户生产内容”的崭新模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承担核心或者外围的大大小小的工作,诗情与才华得到纵情展现。有一首来自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shawdo”的诗歌就曾获得极高的转发:《你的心跳是一枚钥匙》

  情诗/我推出一张/巨大的黑色的沉重的桌子/上面堆满了/喜欢你/要不我们打牌吧/跟你在一起/做什么都是好的/做什么都有光彩/通过你我才看到别人/所以我们得坐在对面/你的眼睛反射的/才是我看到的/我看到的总是你/我孤独的时候/世界本来是静止的/直到听到你的心跳/它才开始运转/或者你是一枚钥匙/或者你是世界本身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阅读会 00018 读后再睡觉 2014-04-25 浙江日报2014-04-2500014 2 2014年04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