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今日衢州

衢江,以奔跑的姿态奋力追赶

  区委报道组 胡小飞

  “‘慢’是衢州致命的发展制约”;“思想上慢,行动上慢,方法上也慢,要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慢’的问题”… …衢州市委书记陈新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

  要奔跑起来!要追赶跨越!

  衢江区立说立行,与全省平均水平比、与全省26个欠发达地区比、与周边县市比,看清了发展“慢”的差距、“慢”的根源。更在全区开展大讨论、实施大问计,形成破解“慢”的举措:围绕发展目标列出“奔跑清单”,突出问题导向列出“改革清单”,紧盯先进标兵列出“项目清单”。全区迅速形成问题快整改、项目大推进、干群更融合的追赶之势。

  跑快发展速度

  发展决定一切,项目支撑未来。

  4月4日,衢江经济开发区内又一重大项目——“宏普轮毂制造”开工建设。

  该项目总投资5.1亿元,生产汽车铝合金轮毂,建成后拥有年产150万套轮毂的能力,产值可达8亿元。

  “开发区实行全员周六加班制度,全力保障项目推进。”开工现场,开发区管委会、国土等部门负责人当场立下“军令状”。

  衢江区抓住项目建设“牛鼻子”,向全区46个单位发出156个项目的交办单,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单位负责人也立下完成区里下达的年度目标的“军令状”。

  作为经济主引擎,开发区管委会快起步、狠发力,以区里交办的16个大项目为重点,梳理安排140余个重点项目,排出每月计划,定好责任主体,制成项目作战图和工作手册,挂墙头、到人头,倒逼干部、倒逼项目。

  思想上急起来,行动上跑起来,落实上快起来,衢江区干部正在项目一线奋力起跑。区发改局倾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天华阳光光伏电站等一批大项目,争创新的“衢江速度”;大洲镇干部进园区加快80多亩土地征用,跑部门对接10万台空压机项目审批,尤其是谋划、推进了红河锌联衢州业胜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确保今年到位资金3亿元以上。

  和假期抢时间、与天气争速度,今年至今已有57个新建项目开工建设,一季度全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亿元。重大项目争取也取得重大突破,7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4个项目列入省“411”重大项目计划。

  跑赢民心民意

  仅仅40天,签约率就突破90%。

  截至上月31日,衢江区城中村改造第一期征迁工作速度令人侧目。

  “这与我们‘五最’工作思路分不开。”区城改办负责人一语点破,“五最”,即政策最好、服务最优、地段最佳、配套设施最齐全、规划设计最超前。

  城中村改造,老百姓期盼了十多年。去年,衢江区以民意为重,相继启动阳光新屋里、龙潭嘉苑等安置小区建设。尤其是龙潭嘉苑小区,医院、学校、政府、衢江,近在咫尺,其方案也由10余家单位开展设计竞赛,小区除人车分流等元素外,还要配套建设村民交流中心等设施。

  如果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老百姓一个也看不上呢?衢江区再次换位思考,首创了“房票模式”,只要在衢江区城区范围内列入房地产监管的商品房住宅小区,房票均可抵扣购房款。樟潭街道上埠头自然村村民王世英,就准备拿房票到君悦东方买房子。

  良好的服务体现时时处处:印发《选房指南》,让群众提前了解拆迁政策、安置房情况、产权调换操作方法等;建造集选房、交易、签约于一体的“选房超市”,为征迁户选房提供一条龙星级服务,还有减免各类费用。

  尊重民意,办实民事,赢得民心。征迁户周荣华在确认工作中,抢了第一名。上了年纪的程培夫妇,工作人员不仅陪同他们选房签约,还护送回家,老人的女婿十分感激:“你们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很感动。”

  跑好改革创新

  破常规,破限制,破“围墙”,破障碍。

  今年以来,衢江区住建局提出“四破”理念,加快各项业务办理速度。商品房初始登记原本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将一个楼盘几百套房子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输入系统,得花费一两周时间。今年3月份,住建局全面升级房产信息系统,这样一来新的系统实现了房屋面积测绘系统的数据可导入,省去了建楼盘表的步骤和时间,商品房初始登记两三天就可以完成。

  住建局改革一“破”到底:针对办理审批时主件齐全、相关辅助材料有所欠缺的情况,推行“先办后补”服务;针对施工许可证未齐,但项目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如有土地、规划许可证的,满足办理施工条件,推行“先介后办”服务,施工先介入,手续后补办。住建局还建立服务质量反馈绿色通道机制,服务对象可直接向局主要领导反映、评价服务质量,破解“中梗阻”障碍。

  “衢江建设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住建项目程序繁、数量多、时间紧,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变审批办理时间‘日计’为‘小时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住建局负责人说。

  住建局改出速度,也改出了群众满意度。日前,住建干部专程赶到岭洋乡,把办公平台搬到了王发友老人家里,为老人办理了一宗房产交易事项,赢得群众赞扬。

  眼下,各单位都加大创新步伐。区信用联社派出878名“普惠金融”支农联络员,进村入户为创业者理思路、做参谋,为农村创业项目贷款182笔、384万元;周家乡对全乡11个行政村的便民服务代办点进行全面升级,开通便民服务电话,逐户发放便民服务卡,推行全程代办,办结事项6492件,群众满意率达98.2%。


浙江日报 今日衢州 00017 衢江,以奔跑的姿态奋力追赶 2014-04-23 浙江日报2014-04-2300013 2 2014年04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