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给文化礼堂点个“赞”

  龙游 楼林峰 郑永佳 袁晓玲

  走在龙游乡间,让我们有机会看到一个个洋溢着浓浓乡土味的文化礼堂,这其中有许多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故事和感动。自古以来,国人已经把“和”落实到生活中,成为重要信仰和思想观念。家庭内部有“家和万事兴”之说,人和人之间讲“和气致祥”,做生意则“和气生财”,那么,文化礼堂就是乡村的“和”风细雨。

  文化礼堂能承载的内容很多,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推倒了一堵堵心“墙”。在詹家镇詹家村,村支书陈林荣曾经和我们坦陈“我们很难了解到村民究竟有什么困难”,刚好那时要建文化礼堂。陈林荣说,文化礼堂从建设到投入使用,全程请村民出主意、提意见,村干部负责落实。这个做法果然奏效。现在,村民一有事就会打电话给村干部,不再把干部当外人。

  爱跳舞的村民张美林也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以前,两人最多的话题就是12岁的孙子,说着说着就没话了,每天住在一起不免有些尴尬。去年文化礼堂建成,儿媳妇就和她一起到文化礼堂去跳舞,儿媳妇一有空就拉着她问这里怎么跳,那里怎么摆姿势。“我俩现在和小姐妹似的。”张美林自豪地说,她俩的双人舞也因为婆媳感情的升温,跳得很好。

  不仅是家人之间,同一个村子的邻里之间也更像一家人。印象中农村不比城里的小区,一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要被一些好事的邻居知道,就会被传得很夸张,当我们来到寺下村的时候,改变了我们的看法。村民们已经习惯在空余时间到文化礼堂去聊天,比如舞蹈队的会讨论怎样跳得好、哪里还要改进;喜欢打羽毛球的一有空就会比一比,有时还会讨论怎么带孩子……大家互相帮忙出点子,其乐融融。

  其实,文化礼堂建得好不好,标准不在于钱多不多,设施高不高档,而在于是否与农村生活契合,是不是与村民生活融洽。在横山镇天池村文化礼堂,村民王士芳告诉我们,去年文化礼堂建好以后,有各种文艺活动,让平时待在家的村民都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互帮互助的风气。王士芳家里种了四五亩莲子,每年七八月间,要手工制作100来公斤干莲子,去壳、剥膜、通心、烘干……靠自己的话一天到晚坐在家都剥不完。不过,现在王士芳不用担心了,只要把收割回来的莲子拿到村里去,放在代销店门口,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有放假回来的学生,大家都会主动来帮忙。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一位位村民由衷的感叹声中,不禁为文化礼堂点个大大的“赞”!当然,相比去年的“试水”,目前文化礼堂工作进入“深水区”,如何加强管理,如何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给文化礼堂点个“赞” 2014-04-15 3413057 2 2014年04月15日 星期二